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162章 此行当可慰同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62章 此行当可慰同仇(1 / 2)

第162章此行当可慰同仇

金国虽然在地方上全面失控,但涉及到军队方面,传讯还是很快的。

但得益于十二世纪华夏大地优秀的匹配机制,事情还是在一开始就出现了意外。

武兴军在东平府驻扎时费是一回事,他们一旦开拔准备作战,销就是另一回事了。

地方官府为了凑这些粮草辎重,再次在东平府狠狠的刮了一次地皮。

这还不算,因为这次计划外的出兵,耗空了几座原本用于南征的仓储,所以东平府理所当然的拿着亏空上报朝廷向四周州府摊派。

而接到中枢命令的博州自然也不含糊,纷纷将如狼似虎的胥吏派了出去。

这些胥吏秉承着‘交够国库的,留足上官的,剩下全是自己的’中心思想,开始狠刮地皮。

博州许多村镇即便刚刚秋收完毕,粮食竟然飞涨了起来,百姓们别说过冬的口粮,连如今的口粮都剩不下。

当然,这种情况下,指望百姓能心平气和,那是不可能的。

博州高平县豪强王友直直接揭竿而起,自任天雄军节度使,聚兵数万,正式造反了。

竟然比其人在历史上的起兵时间还早上一个月。

只能说世事难预料。

当然,对于这一切,刘淮还是不知晓的。

他甚至不知道,因为忠义军成功占据沂州,竟然使历史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弯。

准确的来说就是金国尚书左丞纥石烈良弼并没有作为右领军大都督随军南下,而是率军北上,屯兵临潢府,平定契丹叛乱。

有了这名有能力有战略眼光有忠心的重臣在关外坐镇,天下事如何发展,那是真的说不好了。

当然,刘淮还是有所发现的。

他在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后,终于将沂州战事前因后果都搞清楚了,顺便也搞明白了心中的疑惑。

在真正历史上,魏胜孤军北伐,并没有张荣作为战友,所以魏胜的首要目标是维持住海州,从而接应李宝突袭金国水军。

也因此,魏胜只能分出董成率兵去夺临沂仓城,虽然成功了,但董成在试图夺取临沂城时,却被王夫人率军一阵痛殴。董成只能放弃截断沂水通道的目标,带着物资狼狈退回到了海州。

是的,史书上没有什么仆散达摩、刘芬、王雄矣之类的沂州官员,也没有何伯求、张丑、崔蛤蟆等沂州豪强,率军出征的是一个女流之辈,万户之妻王夫人。

刘淮可以想象,如果忠义军晚来半个月,沂州肯定会发生一次超大规模内讧。

这些跟忠义军、天平军打生打死的官吏豪强,会在这次内讧中死的死逃的逃,没了个七七八八。

把逻辑理清楚之后,刘淮立即有些哭笑不得。

因为如果忠义军再晚来半个月,如历史上的时间那般出兵,就几乎可以兵不血刃的占领沂州。

可随即,刘淮就明白了,这件事其实是一个警钟。

因为他这个穿越者一阵里挑外撅,上蹿下跳,历史已经发生了些许改变,但这些改变不一定都对忠义军有利。

世界终究是个混沌模型,刘淮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小蝴蝶扇动的翅膀,究竟会在哪里产生巨大风暴。

以后万事要小心再小心,三思再三思。

高屋建瓴的进行了一番心理建设后,还是得脚踏实地的继续做事。

毕竟现实不是游戏,攻占一个城池之后就可以放两颗烟,万事大吉。

事实上,麻烦的事才刚刚开始。

军事上的战争只是几日而已,政治上的战争却是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在发生。

就比如辛弃疾这厮,着重参观了一下仓城之后,在临走之前就对魏胜表示:天平军也可以谈,天平军也是抗金的,这些多到连点检都困难的甲胄器械粮草能不能分出一些来,支援天平军?

一番话把原本对辛弃疾极有好感的忠义军诸将腻歪得够呛,纷纷在背后说辛五郎这厮看起来人五人六,其实极其不当人子。

辛弃疾仿佛也知晓自己这种虎口夺食的行为属实有些过分,替耿京与魏胜约定了大约会盟时间后,就赶紧走了。

当然,这种行为终究无可厚非,上下还一日百战呢,更别说盟友了。

要刘淮说,辛弃疾的脸皮还是太薄了。

辛弃疾作为天平军高层,为自家儿郎争取好处,有什么错吗?

如同刘淮,见到天平军可能会发挥的作用后,还不是以客将身份,理直气壮的掌握了一段最高领导权吗?

如果易地而处,刘淮八成指着‘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大旗撒泼打滚,不拿走几大车的粮草绝对不会罢休的。

而辛弃疾如此表现,只能说此人还没有政治家的厚脸皮。

将辛弃疾打发走了之后,真正的挑战就来了。

沂州与海州不同,这里有沂水这条大河贯穿南北,汇聚淮河,属于航路繁忙的通道。

而临沂所处在这个位置,就决定了此地的豪强不单单只是地主,也不单单是豪商,毕竟这个世道跑商没有一些武力就只能当各路盗匪的盘中餐。

所以,沂州豪强都是类似何伯求一般,是豪商、军队、地主加上一定的黑道势力所集合而成的混合体。当然,以这些豪强的实力,在已经大胜的忠义军面前实在是不够看。

但行政,如何能仅仅依靠兵威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