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93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932节(1 / 2)

骑兵在城门外停下,随着杨俊一声令下,所有人翻身下马,几乎同时单膝跪地,道。

“参见总兵大人!”

随后,杨俊抬起头,声音铿锵,开口道。

“启禀总兵大人,属下幸不辱命,已将杨同知安全从瓦剌接回,特来向总兵大人复命!”

杨洪没有说话,目光紧紧的看着杨俊脖子上缠的厚厚的白布,神色复杂。

“好,好,好,都回来了就好,你做的很好……”

心中似有千言万语,但是到了嘴边,却只说出了这一句话。

但是,就是这一句话,却让杨俊的脸色的变得激动起来,抱拳道。

“多谢总兵大人!”

说着,杨俊带着所有的部将,同时站了起来,这个时候,一旁的金濂却适时的插话道。

“杨将军一路辛苦了,不过,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杨将军此去艰辛,也该让我们见见你家那位名震草原的四公子了吧?”

“尚书大人,这是在变着法的,说下官架子大啊……”

金濂的话音落下,对面的马车当中,很快传出一道清朗的声音,随后,马车的帘子被掀开,杨杰披着厚厚的披风,在随从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走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虽然穿着儒衫披风,但是,在众人的注视当中,杨杰却和杨俊一样,单膝跪地,抱拳为礼,道。

“总兵大人,下官奉旨前往草原,如今完成旨意,返回大明,请总兵大人示下!”

“好,好,好……”

杨洪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杨杰,声音都有些颤抖,但是,更多的,却是带着一种骄傲。

这一刻,再多的语言都显得有些苍白,杨洪只是重复的说着好字,别的竟是再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金濂站在一旁,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应该说,最初他见到杨杰的时候,虽然并不清楚杨杰具体要到草原做什么,但是,凭他隐隐猜到的一些东西,让他并不看好杨杰。

在那时的他眼中,这不过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世家贵公子,不好好的待在京城里头享受荣华富贵,等着袭爵,反而要不远千里跑到草原上折腾,简直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但是,这一刻,杨杰一身儒服,却在杨洪的面前行军礼,却忽然让金濂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杨杰一直在期盼的事情吧……

虽然说,杨杰如今的官职是京卫指挥同知,属于武臣,但是,从仪制上来说,他和杨洪这个宣府总兵官,并无上下隶属关系。

相反的,此次杨杰前来,是奉旨协助金濂解决边境谈判的事情的,所以,就算是要称下官,也该是对金濂。

这一点,杨杰不应该不知道。

但是,他还是跪在了杨洪的面前,以一个武将的身份!

看着杨杰因激动而变得有些潮红的白皙面庞,金濂似乎隐隐明白了,这个原本可以安安稳稳待在京城等着袭爵的年轻人,到底为什么要冒此大险,在草原上翻云覆雨。

直到片刻之后,杨杰的情绪才总算是平复下来,起身对着金濂拱手道。

“见过总督大人,方才下官失礼了,下官未曾想到,竟能劳动诸位大人前来迎候,实在是受宠若惊!”

见此状况,金濂轻轻摆了摆手,道。

“无妨,这是杨同知应得的,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得知杨同知今日要来宣府,本官同杨侯已经在总兵府备宴,为杨同知接风洗尘,杨同知,请吧……”

于是,又寒暄了几句,众人便一同进了城,到了总兵府。

既然是接风之宴,自然是以杨杰为主。

虽然说,宣府乃是军镇,如今边境局势又紧张,歌舞等事是办不了的,但是,也胜在清净。

席间,杨杰和杨俊二人简单的将瓦剌一行发生的事情,挑拣了一些简单的说了说,虽然碍着场合,未曾细说,但是,也足够让听的人感受到其中的惊心动魄了。

还是因着如今局势紧张,所以,众人也未曾饮酒,说说聊聊,便结束了这场宴席。

虽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谈要问,但是,金濂到底也是识趣之人,知道杨杰刚刚回来,肯定和杨洪,杨信等人又很多话要说,所以,用了宴席之后,他便带着耿九畴,陶瑾等人起身告辞。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外头却忽然有小厮前来,对着杨洪禀报道。

“总兵大人,那些鞑靼使者,听说四公子到了宣府,都已经从驿站过来,吵着要见四公子,如今他们都聚在府外,该如何处置,请总兵大人示下。”

闻听此言,原本还笑意晏晏的杨洪,脸色顿时一沉,不过,他却并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金濂。

见此状况,金濂也有些为难,不过,踌躇片刻,他还是道。

“出去告诉他们,今日吾等有重要事务处理,若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

“是……”

那小厮正要下去传话,这个时候,一旁的杨杰却突然将他拦了下来,随后,转身朝着金濂道。

“总督大人,下官此次前来,正是奉旨协助总督大人同这些部族使者谈判,如今他们既然找上门来,倒也是个机会。”

“如若大人相信下官的话,不妨同下官一起,见一见他们如何?”

第1000章 反客为主

花厅当中,看着杨杰认真的样子,金濂不由有些犹豫。

看了一眼旁边的杨洪,随后转回头来,沉吟片刻,金濂道。

“杨同知,你今日刚刚到宣府城中,一则和杨侯许久未见,想必有很多话要说,二则这些人明显来者不善,杨同知初到宣府,不知他们的情况,没有必要这么着急吧?”

这话前头都是托词,最后这句,才是真正的重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