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迁十余万流民去东明郡,已经是青州承受的最大极限了。而对青州的变相抗旨,洛阳朝堂竟然不了了之了。
毕竟东明郡虽然重要,但朝堂可不想逼反青州六郡。
一来二去,在东明郡苦等的公孙昭那叫一个欲哭无泪。
这种级别的移民工程烂尾了,他这个东明郡太守自然是压力山大。
这不,只能写信和魏哲诉苦了。
……
“好好的天下怎么忽然就变成这样了?”
在听完魏哲的解释之后,管妍靠着魏哲怀中忍不住嘀咕道:
“出尔反尔,朝廷这也太……”
不过话未说完,她便有些不好意思的掩嘴一笑。
魏哲却不以为意,反而轻叹道:“朝堂出尔反尔的事又何止这一桩!”
“那东明郡怎么办?”
“唉!只能慢慢来了!”只见魏哲无奈道:“五年变十年,一代变两代,只要汉人够强,百年之内总能消化此地的。”
不过话虽如此,魏哲心中却依旧耿耿于怀。
怎么说呢,就像是他在前方正与敌人厮杀呢,后方的战友却作壁上观,甚至大营紧闭,对他的求救视若无睹,看着他陷入死敌。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猪队友比敌人更可恨的原因吧!
……
且不说公孙昭在朝鲜半岛南端如何头疼。
辽东郡这边倒是一切进展顺利。
尤其是今年秋收结束之后,铁犁与耧车的普及速度直接大大加快。
因为什么样的说辞都没有实实在在的产量有说服力。
当然,魏哲也理解某些人的“固执”。
毕竟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但凡是和农事相关的都轻忽不得。
若是改革失败,魏哲这个辽东太守最多就是去职罢官,可受影响的老百姓损失的那就是一年的收成了,说不定一个家庭就没了。
所以不是黔首老农固执,而是他们不敢赌,也没有底气赌。
不过现在好了,有了今年的例子想必明年春耕之时“一人一牛”的耕作模式将会全面普及,届时整个辽东便相当于释放了一半的生产力。
说的再简单点,便是相当于辽东青壮人口变相的翻了一倍。
然而还不等魏哲多高兴一会儿呢,玄莬边塞便烽火示警。
对此魏哲也没有意外,就算高句丽再傻现在也该反应过来了。
毕竟五路捉生军只是表面症状,高句丽想要解决问题只能从根上下手。
于是他虽然很快便赶到太守府,但却丝毫没有慌乱之色。
“启禀府君,高句丽入寇玄莬郡。”
“多少人?”
“据烽火塘报,当为两万余人。”
听到这里,魏哲当即微微点了点头。
还行,这点兵力倒是不算什么,甚至魏哲还觉得有点少了。
至于玄莬郡那肯定是要救的,辽东汉人休戚与共嘛!
不过片刻之后随着另一则消息传来,魏哲就淡定不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