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归义非唐> 第205章 齐头并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05章 齐头并进(2 / 2)

“夫人,老妇便是张嫂。”张嫂笑吟吟行礼,七娘子也扶住她,随后看向那几名俏丽婢女。“郎君说了,陇右不兴奴婢,既是如此,便脱了尔等奴籍,日后如府中其它丫鬟一般。”

“若有人想出府嫁人了,妾身也会为尔等寻得好人家,总比你们自己挑选要好。”

七娘子开口说着,几名随她从山南而来的婢女纷纷跪下稽首:“谢郎君、夫人隆恩。”

“起来吧,陇右不兴稽首和跪礼。”

刘继隆交代一句,随后便与七娘子洗漱。

待洗漱干净,两人前往了内堂,而张嫂则是张罗早饭。

刘继隆事前便与张嫂说过,让他与七娘子的丫鬟沟通,日后三餐都按照七娘子喜好来。

偌大的陇右都护府,总不能饿到七娘子。

事实证明,七娘子确实是封敖娇生惯养的名门嫡女,光是早饭便有十一道饭菜及甜点。

如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浮助酒蟹、江珧、酥片生豆腐、百宜羮、蒜酪、豆汤、泡茶、油饼、豆沙包等。

瞧着这么多饭菜,刘继隆有些愕然,好在七娘子见状说道:

“张嫂,日后早饭便做三道菜肴,两份甜点即可。”

说罢,她又看向刘继隆:“郎君早上是喜爱吃米饭还是面条?”

“都可以。”刘继隆感叹七娘子懂事,七娘子则是与张嫂吩咐让她日后准备一份米饭或面条即可。

张嫂应下后,她便开始为刘继隆夹菜,满眼都是刘继隆,目光舍不得挪开一丝。

刘继隆被她看的头皮发麻,只能找些话题。

“我昨夜看了婚书,为何婚书上写细君的名字是封七娘子,为何不写姓名?”

七娘子闻言道:“各家女子的闺名,自然是不可出示眼前,便是皇后,也常称呼尊号罢了。”

七娘子这般说着,刘继隆却道:“无非是礼数约束罢了,我观南北朝及以前,女子留名并无不可。”

“细君且说出姓名来,我可不做不知夫人姓名之男子。”

刘继隆这般让七娘子愕然,随后便是感动:“妾身名徽。”

“封徽?”刘继隆闻言轻笑:“好,我记下了。”

封徽见刘继隆这么重视她姓名,心头一暖,而刘继隆也匆匆吃了饭菜后交代道:

“我去外院理事去了,你若有事寻我,便让张嫂派人找我便是。”

“郎君慢走。”封徽颔首,起身送他出院。

待他走出内院,院门合上,封徽这才看向张嫂:“劳张嫂带我去西厅。”

“是……”张嫂心里紧张,却还是应下了。

正常来说,成亲后第二日是要拜舅姑、与男方祭祖的。

不过刘继隆没有弄家庙,而封邦彦也让刘继隆多休息,因此这两步便没走。

待刘继隆来到正堂时,陇右都督府麾下的各州刺史及杨知温、封邦彦已经等候许久了。

“入座吧!”

刘继隆开口示意,并坐在了正堂主位上。

入座后,高进达便先作揖道:“节帅,河洮二州传来消息,论恐热见我军屯兵谷道,调转兵锋,向北而去了。”

“嗯”刘继隆颔首,接着询问道:“崔恕还没回来吗?”

“尚未。”高进达摇头回应,接着从陈靖崇、耿明开始,各州刺史开始汇报这些日子的工作。

例如各州增长了多少人口,开垦了多少荒地,修建多少水利等等。

刘继隆并未回避杨知温与封邦彦,因为他清楚二人都想要扶持自己,以此来得到擢升。

何况陇右人口图籍,长安城多有备份,即便不知道具体人口耕地情况,却也能估算大概。

不得不说,与封敖结为姻亲后,刘继隆还是得到了许多好处的。

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从山南西道获得了近万百姓,其中三千六百名青壮属于封徽的嫁妆,并未钱。

至于剩下的七千多百姓,则是通过口马贸易迁徙的百姓,付出了两万多贯钱财。

眼下陇右人口增长至十七万,若是封敖继续帮扶,人口还将增加更多。

这般想着,刘继隆看向了封邦彦与杨知温。

“口马之事,还劳阿兄与杨参军费些心力。”

“节帅哪里的话。”封邦彦抢先开口道:

“三川数万饥民无处可去,朝廷又不拨赈灾钱粮,若不是节帅接纳他们,他们只能冻死旷野。”

在他说完之后,杨知温也作揖道:

“我等进入武州时,便听闻诸州刺史正在迁徙人口。”

“今早又有消息传来,有七千余口口马已经抵达利州,不日将进入武州,劳烦节帅准备钱财,以便封尚书打点诸州刺史。”

“这是自然!”刘继隆眼前一亮,颔首看向高进达,高进达也心领神会。

他眼神示意身后的录事,录事退出正堂,而刘继隆也与杨知温道:

“陇右钱财足够,还望阿翁能将三川饥民在春耕前送往武州才是。”

虽然已经获得了不少人口,但这点人口对于整个陇右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剑南道那边,刘继隆准备在杨复恭返回成都后开始发力,但山南西道也不能停下。

“节帅放心!”

封邦彦主动作揖道:“我等明日便返回兴元府,待我等返回兴元府,必然会催促阿翁的。”

“那就劳烦阿兄了。”刘继隆也给予了封邦彦足够的尊敬。

与此同时,先前离去的录事也带着十几名甲兵,挑着箱子走入堂内。

六口箱子被打开,里面码放着一根根金条。

刘继隆对封邦彦与杨知温抬手道:“这里有黄金一万六千两,劳二位带回兴元府打点了。”

见状,封邦彦与杨知温连忙请刘继隆放心:“我等明日原路返回兴元府,抵达武州时,会把那七千余口口马打点清楚的。”

“至于剩余的钱财,节帅也不用担心,春耕前便会有足数的口马抵达武州。”

见二人做出承诺,刘继隆便放心了。

他轻笑起身,随后颔首道:“既然如此,那便各自散去吧。”

“窦敬崇、王思奉你们两人负责带兵护卫阿兄与杨参军回兴元府。”

“末将领命!”窦敬崇与王思奉连忙作揖应下,随后众人起身先后离场。

在他们离开的同时,高进达和陈靖崇、耿明并未离去。

待所有人离去,刘继隆这才走下高台,而四人也凑了上来。

“节帅这批黄金值十二万贯,除了利州的那七千口百姓外,至少还能换得一万三四千口百姓。”

“下官想将他们安置在河州,以便在日后对鄯廓用兵时征募民夫。”

高进达提出建议,刘继隆颔首认同:“便按照你说的办吧。”

“此外,你联系一下俞从晖他们,让他们在剑南道各处采买汉人奴婢,待杨复恭返回成都,开通剑南道商道后,便带着这些奴婢北上。”

相比较纸面只有一百万人口的山南西道,纸面便有四百万人口的剑南道才是刘继隆最重视的地方。

他不可能等到大唐与南诏决裂再动手迁徙剑南道人口,而杨复恭则是提供给了刘继隆这个机会。

从剑南道迁徙人口前往松州,经松州北上叠、岷、临渭诸州,不失为一条好的路线。

“节帅,杨复恭会不会反悔?”

陈靖崇担心询问,而刘继隆却摇头道:“不会。”

“大唐的这些地州官员,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钱,他们连良民都敢卖,更何况饥民?”

高进达也附和道:“节帅所言有理,稍后我便派人联系俞从晖他们。”

见高进达回应,刘继隆也转身走回了主位并坐下。

“人口迁徙得加快,朝廷那边若是知道了我与封敖结为翁婿,必然会想办法折腾我。”

“趁他没对封敖下手前,尽量把三川饥民迁入陇西!”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