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归义非唐> 第197章 盛暑见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97章 盛暑见雪(2 / 2)

高进达作揖回应,随后为刘继隆引往了内院的路。

外堂与内院被高墙和内堂门割开,门口有一伙兵卒驻守。

他们见刘继隆来了,连忙作揖行礼,而刘继隆也将领头的伙长扶起,说着他们的不容易。“节帅,内院里除了三位如夫人(如同夫人),还有十二名婢女和六名健妇,都是照顾您起居的人,可以信得过。”

高进达与刘继隆说着,没有进入内院的打算。

刘继隆见状颔首,吩咐道:“若有事情,记得通禀我,我先去休息去了。”

风尘仆仆赶了一路,刘继隆早就累坏了。

现在他只想休息,但在休息之前,他还得见见那三位侍妾才行。

他倒是要看看,了七百多贯买三女子,到底能有多好看。

这般想着,他走入内院之中,来到内堂坐下。

早就得了吩咐的婢女与健妇来到他面前,纷纷行礼:“节帅……”

“都不是奴籍吧?”刘继隆询问众人,毕竟他早就废了唐代那种“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奴隶制度。

陇西虽然有奴婢,但都是雇佣制,按照签订的契约在某家干几年活,契约结束后便可选择走人或续约。

若是打死奴婢,则以杀人论处,因此在陇西,奴婢就是百姓。

“回节帅,都是按《陇律》行事,没有不规矩的事情。”

六名健妇中,年纪在四旬左右的一名健妇连忙解释,而刘继隆见他说话有礼,不免问道:

“你们都是陇西的百姓?”

“回节帅,除了老妇之外,其余的女子都是陇西的百姓,只有老妇是陈押衙从关内道带回的人。”

健妇连忙解释,而刘继隆也询问道:“不知如何称呼,瞧你也是读过书的,怎会落得这般田地。”

“回节帅,老妇唤王氏,早年家中也算有些田产,因此读过些如《女诫》、《内训》和《女范捷录》等书籍。”

“只是朝廷与党项动兵,家乡遭官兵劫掠,只能外逃前往灵州。”

王氏老老实实说着,刘继隆听后唏嘘,只道:“兵过如匪,只是苦了你们这些百姓。”

“这倒不是,至少节帅麾下的兵将在老妇看来,比官兵强了太多太多。”

“若是天下官兵都如节帅麾下官兵一样,那百姓也就能享受太平了。”

王氏解释着,刘继隆苦笑几声。

陇右军可是他耗费大力气带出来的军队,哪怕就是他都不敢保证随着陇右军不断扩张,军中兵将能否保证眼下军纪。

对于王氏,刘继隆想了想后询问道:“单称呼你为王氏,未免不好,具体姓名可有?”

王氏没想到刘继隆竟然如此平易近人,不免有些感动道:“幼时父母唤我三娘子,旁人唤我张三娘子,嫁做他人妇后,便只称呼我为王氏了。”

妻冠夫姓大致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成风气,到唐代已经稳定下来。

大部分女子在官府的簿籍上,往往是没有什么名字的,只有嫁做他人妇,才能冠以李氏、王氏,阿李、阿王……等称谓。

这种称谓只有在依附丈夫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被认定,如果丈夫已故,或因其它原因需要她们以法人资格或独立人身份出现于公共场合、官私文件中时,才能被记录在纸张上。

刘继隆记得不错的话,妻冠夫姓将会在五代达到巅峰,各种张李氏、王张氏等等称谓会接踵而至的出现。

“衙门既然给你们记载了姓名,便可不用夫姓来称呼自己。”

“日后在这内院中,你们姑且称呼自己的姓名即可。”

在生产力没有达标的时代下,所谓解放妇女就是一句空话。

刘继隆不认为自己能把生产力提升到近代的程度,也没想过什么解放妇女,不过该有的姓名还是得有的。

妻冠夫姓这种事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晋室南渡,汉人势衰,百姓不得不同宗聚居求得生存和发展,以此将妻冠夫姓作为增进家族成员凝聚力的办法。

南北朝的陋习,本该在汉人重拾山河后废除,却不想一口气传了上千年。

让它在自己手中废除,倒也不错。

这般想着,刘继隆对张三娘子道:“日后我便称呼你为张嫂了。”

“节帅!这不行啊!”张三娘子吓了一跳,刘继隆却笑道:

“你比我大,我称呼你做嫂嫂才是正常的,你既然知道《陇律》,也该知道《陇律》乃我撰写。”

“我既然写了婢民平等,那又为何宽以百姓而苛刻你们呢?”

“你若是不想我称呼张嫂,难不成想让我称呼你为张姑母?”

“节帅!您别折煞老妇了。”张三娘子被吓了一跳,刘继隆却乐得哈哈大笑。

“既然如此,便称呼为张嫂了!”

刘继隆拍案决定,张三娘子也不得不点头称是。

毕竟是照顾自己起居的人,刘继隆对他们还是比较宽松的。

若是虐待了哪一人,使得他在饭菜里对自己下毒,亦或者在自己放松时给自己来一刀,那刘继隆可真是无处喊冤。

虽然具体的人名说不出来,但刘继隆记得历史上被厨子和婢女干掉,或者差点干掉的人可不少。

他可不想步这些人的后尘,因此还是礼遇点比较好。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张三娘子道:“对了张嫂,院内是不是有三位娘子在院里?”

“回节帅,三位娘子已经在院里住了大半个月了。”张三娘子连忙回答,同时询问道:

“节帅如今回来了,可要寻她们过来?”

“寻过来吧。”刘继隆颔首,而张三娘子也恭敬回礼,随后转身吩咐起了婢女、健妇们:

“去请陈娘子、郭娘子、胡娘子过来吧。”

“另外为浴堂倒满热水,节帅稍后要沐浴。”

“是……”

张三娘子对于管人倒是很有一套,也难怪高进达会选她为自己管事。

这般想着,刘继隆便见张三娘子带着两名婢女留下,上前对刘继隆行礼道:“节帅,老妇为您更衣。”

“好。”刘继隆起身平举双手,随后看着张三娘子带着两名婢女为自己更衣。

更衣结束后,内堂外也传来了脚步声,三名婢女带着三位梳着高髻,肩披红帛,上着窄袖短衫、下着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小娘子前来。

“三位小娘子,这便是刘节帅。”

张三娘子为三人介绍着刘继隆,三人闻言,缓缓抬头朝刘继隆看去,不免惊艳。

本以为服侍的是什么大腹便便的老汉,却不想是这般身长俊朗之人。

“参见节帅……”

三人对刘继隆行礼,刘继隆也觉得呼吸有些燥热。

诚然,三女着实好看,但他刘继隆也不是好色之徒,只是三女穿着露胸半臂的襦裙,行礼时不免袒露半胸,这才让刘继隆有些燥热。

有道是“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人生二十二年,刘继隆第一次觉得来到大唐也不错。

“咳咳!日后唤我郎君就行。”

刘继隆咳嗽两声,交代两句后便站了起来,目光看向张三娘子。

“张嫂,带我去浴堂吧。”

“郎君这边走。”张嫂为刘继隆带路,同时目光看向那三名小娘子。

三名小娘子心领神会,跟在刘继隆与张三娘子身后走向了浴堂……

《赠美人四首》

唐·方干

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

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

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严冬忽作看日,盛暑翻为见雪时。

坐上弄娇声不转,尊前掩笑意难知。

含歌媚盼如桃叶,妙舞轻盈似柳枝。

年几未多犹怯在,些些私语怕人疑。

酒蕴天然自性灵,人间有艺总关情。

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

常恐胸前春雪释,惟愁座上庆云生。

若教梅尉无仙骨,争得仙娥驻玉京。

昔日仙人今玉人,深冬相见亦如春。

倍酬金价微含笑,才发歌声早动尘。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百年别后知谁在,须遣丹青画取真。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