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关我的事。
商务令推行的重中之重是农耕。
万事发展,先填饱肚子。所以农具、肥料须得跟上。
农务官们辛苦,去户部调资料,查看各地粮税,选出高产地,提前跟当地沟通,让人留出良种。省一些自己培育的时间。但各地情况不同,尽量选离得近的府县,不要离太远。部分地广人稀的区域,可以由当地士兵组成农耕、农牧的生产大队。
刚好士兵们可以用铁器,农具可以升级。
提前算好劳力人数,合理安排种植亩数。要留白,不能把他们时间全排满。
平原多的地方,实在种植不过来,就放牧。初期以牛羊为主,牛要用到农业上,各地都别小气,为大局着想,也为好管理、不发瘟,攒一批小牛,就要送出来,一地一地的腾挪、养殖,再一地一地的扩散、外送,最终达成每个村子最少两头牛的成就。
而羊的养殖,可以先发展羊毛业。现在底层百姓御寒是一件困难事,年年都有冻死骨。这个行业发展起来的,对百姓是好事。
因为达官贵人们,不穿有味道的羊皮衣裳。
不适合放牧的区域,就见缝插针的植树造林。要想富,多种树。这个口号先喊出去。
农耕一事,跟商品加工再售卖不一样,这是需要长久发展的,单个的五年之期,只能初见成效。哪年老天爷发癫,就能把当地发展都打回解放前,急不来。
立新七年年底,林庚跟谢星珩的五年之约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进入立新八年,谢星珩的工作重心没有丝毫改变。
立新九年,他才偏移一点,在大方向上把关的同时,回都察院,狂写弹劾奏折。把商务令推行过程中的败类蛀虫都给往死里弹劾。
坏他好事,如要他一家性命。当地百姓受苦,他一家来陪葬,这算什么事。
笔可为刀,他弹劾毫不留情。
沈钦言压了他很多折子。
说来说去,都是有些人动不得。
谢星珩便明白了。
皇帝攒足了军费,但军费持续花销。他想要安抚民心,但民心不能跟军情相比。
他做出了选择,要苦一苦百姓。
谢星珩望着他被压下来的折子们,发现他要找的生机来了。
他露出一个释然的笑意:“师叔,多谢指点。”
动不得的人,他也要动。他要展现一些新晋权臣的骄狂。
他真的干了实事,尽心尽力,各地百姓的精神面貌以及税收可以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