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帝国的黎明> 章110 三登黄鹤楼-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章110 三登黄鹤楼-2(1 / 1)

马援在太学时,曾有幸得见黄坚一面,是以一眼就认了出来。鄂州制度便是由他”学校推举“之论脱胎而来,他虽然已经致仕,但在士林中的威望,尤胜于当初为太学祭酒之时。是以马援一叫破了黄舟山的身份,闹闹嚷嚷的场面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军官们面面相觑,与黄舟山同桌叙旧的老者,十有八九地位是当世大儒。

黄坚见状,轻咳了一声,微微侧身,介绍道:“这位是陆浮休。”

“竟是浮休先生。”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罗去疾等前排的脸现尴尬神色,后面也窃窃私语起来“真的是陆楚州吗?”“他不是在楚州著述,极少外出吗?”马援面色更加尴尬,陆云孙名望曾与黄舟山不相伯仲,自己这干人冒犯他在前,自己径直向黄舟山请安在后,这可是太失礼数了。果然,当他恭敬作揖致敬时,陆云孙只“哼”了一声,不以为然。黄舟山叹了口气,又介绍了另外两位老者,一位是庐陵周光远,另一位是泉州张沛,这两位也是名垂天下数十载,深受世人敬仰的的前辈名宿。这四位前辈清流,平常求见一人而不可得,若非大礼议一事,也不可能同时出现在鄂州。

马援心知捅了篓子,也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一个作揖告罪。他带起了头,后面的军官也屏声敛气,一个个老老实实地过来,一个个口称晚辈,好一阵打躬作揖。罗去疾是泰州人,家乡与楚州为邻,他对陆云孙脾气早有耳闻,尴尬地站在旁边,连上前告罪都不敢。这一会儿,众军官除了身上穿的军袍,便和廪生一般无异。见晚辈们执礼甚恭,周光远和张沛都微笑点头,好言嘉勉他们为国效力。陆云孙一直都冷面相对,众人也就没再去自讨没趣。这位老先生的脾气,儒林里早已传得尽人皆知。

陆云孙是一方文宗,传闻他嗜书成癖,只要见到好书,哪怕将衣服脱下典当,也要将书买到。当此公十七岁之时,范忠宣公途经楚州,摆宴设酒,遍邀贤达俊才与会,其他人或即席赋诗填词,或相互玩笑取乐,只有陆云孙矜持自重,坐在席间,默默无言,不说一句话,众人皆以为此人有怪癖,然而,当范忠宣公一一考较下来,却发现了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为人又稳重干练。于是,范忠宣公将陆云孙收为弟子。后来范忠宣公病殁,蔡京一党得势,陆云孙以乡试第一进京赶考,结果却是落第。此公从此不再踏入科场,著书立说,《浮休宝藏》一百六十八卷,洋洋洒洒,号称经史诸子百家无不精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乃至医药,占卜之术,无不涉猎。另有《随心集》十四卷,号称每出一卷,东南士林人手一册。

陆云孙自称“以书补世”,不但在士绅中间名重一时,更深得当地的民心。宣和五年,方腊乱起之时,官兵盗贼四处乱杀乱抢,然而经过盐城时,贼、兵皆绕城而过,相互告诫不得伤害陆家之人。靖康五年,辽兵入寇南侵,大掠楚州,楚州、盐城牧守皆不战而逃。城外辽骑多如马蜂,陆云孙以耄耋之年,登城高呼:“众位愿意求死还是求生?”众人大哭:“只愿与老先生共死!”陆云孙于是散尽家财,召集城中丁壮守卫城池。他又飞书辽人,明言举城死战到底,一旦城池不保,百姓必尽毁金银钱帛,自戮妇孺,然后一城同殉而已。辽兵为之气沮,既攻城不下,不久便解围而去,满城百姓赖此得以幸存。经此一役,陆云孙的声望更隆,当宋军收复楚州后,陆云孙众望所归,被推举为楚州学政,只不过平常都是由他的门人视事。

“好了,履善,何苦跟小儿辈一般见识。”

黄坚看着马援倒退着小心将门关上,含笑道,“这些晚辈都是东京留守司的,刚刚从河南防线回来,如果不是陆、罗、邓三将与朝廷龃龉,他们还在冰天雪地里和辽贼打仗,说不定就马革裹尸还......”说到后来,黄坚的语气带唏嘘,“他们都是好男儿,大宋的将来,就在他们肩上。履善又何妨宽以待之?”

马援等人在军中呆惯了,这一晚上大呼小叫,吵得隔壁小酌的老先生也不得安生,陆云孙不厌其烦,适才大声呵斥他们,也有借故发作的意思。黄坚与赵行德交好,平常关注着河南的情况,很容易就猜到出了军官们的来历。周光远和张沛微微点头,陆云孙拗不过情面,点头道:“老夫怎会和小儿辈计较。”他又摇了摇头,“他们既然读圣贤书,当知报效朝廷是士人的本分,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们居然打着解甲归田,去州县团练养老的主意,你们说说,眼看大厦将倾,连我这病朽之身都拼了命了,年轻人暮气如此,怎不叫人生气!”

“州县团练里也缺人嘛。”周光远笑着打圆场道,“还是楚州盐兵敢战。”

盐兵便是楚州当地团练。因为楚州产盐,当地有许多的大盐商,为保家园不被辽军盗贼滋扰,盐商竞相出钱练兵守土。团练兵大多从灶户盐民当中招募。据说天下之苦莫过于灶户,按本朝制度,一向由死罪赦免之犯人充当。贩运买卖的盐民,也多是好勇斗狠之徒。从灶户盐民中招募的兵丁,有耐劳苦敢死斗之性。结果楚州当地团练远近闻名,甚至相邻的州县有凶悍的盗贼,还要出钱请楚州盐兵去剿灭。

“荒唐,倘若朝廷官军能用,用盐兵做什么?”陆云孙摇头叹道,“而今州县各自为政,区区一个舒州学政的案子,闹到天下皆知,朝廷忽然不能将其罢免问罪,还要如此大动干戈,舟山先生,这可是你的本意么?”他是与黄坚齐名的人物,口称“舟山先生”,似有讥讽之意。

“黄兄,”陆云孙的口气缓和了一些,徐徐道,“你说天下不是一家一姓之产业,可你想过没有,帝王之家所谋的才是万世基业,而你所谓‘虚君实相’中的‘相’,都不过是些匆匆过客而已。倘若没有天子在上面,如果蔡京之流秉政,那他必然将天下当做一个驿站,若不涸泽而渔便对不起自己。好,你说可以让州县学政公议弹劾丞相,现在看看,连个舒州学政都弹劾不下来。丞相者,掌天下之权柄,他偌大权势不用来为天下人谋太平,而专心用来收买这些学政,党同伐异,上下沆瀣一气,却又如何?你看看,现在鄂州陈东,京东侯焕寅,还有杭州吴子龙,各树一帜,竞相拉拢学政,根本就是罗致党羽,各牟私利,哪有一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意思?”

黄坚的脸色微黯。他首倡“虚君实相,学校推举”之说,原没有细致的规划,当鄂州建制之后,短时间内乱象横生,有人便主张恢复朝廷旧制,将朝政奉还陛下,甚至把陈东视为王莽之流。黄坚也受到颇多的非议。黄坚坚信“虚君实相”之制是为万世开太平之策,但是,他同样深信的是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智。作为首倡之人,他越发惜字如金,他的一言一行都太过惹眼,非常容易被论战中的各方所曲解、所利用。因此,面对别人的质疑,黄舟山宁愿隐忍以对,也不欲轻易反唇相讥。对别人而言,黄舟山的沉默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气度,可如此对陆云孙,却未免显得傲慢了。

“履善,我以为,‘虚君实相’之制,能集天下才智致太平,或有种种弊端,”黄舟山叹了口气,脸露坚定神色,缓缓道,“然则,天下终是正人为多,战胜于朝堂,非不可行也。倘若以天下为一家一姓之产业,偶有昏庸暴虐荼毒百姓,则天下正人皆受制于一独.夫,非流血漂杵不能易主。两相权衡,孰优孰劣?”

二人都是姜桂之性,老而弥坚,针锋相对,周光元和张沛倒不好打圆场了。好在四人年纪都不小了,这一夜清谈,精力都跟不上,黄坚和陆云孙也自重身份,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也就将此节放下。好在黄坚自太学致仕之后,不再是任何一州只学政,因此,他只能在礼部之外发表议论。在大礼议中,两位老先生也没有面对面相互争辩的机会了。

正月二十吉晨吉日,礼部主持大礼议正式开始。正人君子群集鄂州,举世瞩目。礼部书吏的勤勉誊写,整理各种有关议题的各种扎子,其中不乏精彩文章,数日内刊行各地州县,成为天下士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相对而言,赵行德的生活就要平静得多,鸡鸣即起,以冷水淋浴,拉硬弓,练拳,然后翻阅职方司送来的邸报,听刘文谷转述外面各种新鲜的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