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大清话事人> 第542章 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542章 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1 / 2)

第542章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

次日,朝议正常进行。

太和殿内,

乾隆照样威严,殿内大臣照样恭敬。

但是,

嘉亲王永琰却很少参与朝会。

即使参会,也会内罩软甲,靴藏利刃,护卫们甚至开入午门,在广场上就地等待。

提防之心,昭然若揭。

父子失和,各怀鬼胎。

……

突然,

一名侍卫急匆匆闯入太和殿,单膝跪地:

“报~午门外来了大批兵丁。”

乾隆瞬间起身,喝道:

“他们是哪个衙门的兵?想做什么?”

“看旗号是步军统领衙门南营,2000多人,兵甲齐全,旗帜鲜亮。”

殿内哗然,

和珅问道:

“他们有攻击午门守军吗?”

“并无,只是列队。”

和珅犹豫了一下,急匆匆离开太和殿登上午门城门楼子查看。

外面,

兵丁们大喊:

“捍卫大清,保卫大清。”

……

周围,无数京旗子弟聚拢。

议论纷纷~

这一次,素来云淡风轻的这帮人没了往日的轻松,人人眼里都露出了惊恐。

京旗懒、混、刁。

但一点不傻。

相反,他们特别精明。

久在皇城根,他们什么套路、什么玩法没见过?

当前的局势,父子俩稍有不克制,四九城立马作战场。

所以,

京旗特别不希望打起来。

他们希望乾隆识趣,速速认清当前形势,莫要执迷不悟,赶紧去做太上皇。

做太上皇有什么不好?

李渊也当过,过的很不错。

……

朝议在惶惶不安的气氛中解散。

大臣们心惊胆战的走出午门,望着左右列队的兵丁们。

福寿带头抽出佩刀,2000多兵丁齐刷刷刀枪出鞘。

恐吓!

“哎哟喂~”

十几丈外被围观的京旗瞬间被刀气所伤,连连后退数步才勉强稳住脚步。

和珅面如土色。

老家伙于敏中很淡定,面不改色心不跳。

他甚至颤巍巍的走过去,主动询问:

“弟兄们,来这干嘛?

“步军统领衙门全体弟兄,昭告全城,誓死保卫大清。”

“好,好。”

于敏中笑呵呵伸出右手,食指弹了一下刀身。

铛~

“有点生锈了。”

福寿走过来,拱手道:

“于老大人有所不知,生锈的刀砍人效果更好。”

……

于敏中摆摆手~示意自己耳背,背着手弓着腰慢悠悠爬上马车,离开了。

人老了,一般就两种精神状态:

特别怕死、特别不怕死。

老于很显然属于后面一种。

回到府邸,他一刻都没有犹豫,立即派心腹带自己的信物和口信南下,通知两个儿子赶紧的和南边搭上关系。

大船将倾,山崩地裂就在眼前。

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倒计时!

……

在福寿的唆使下,步兵巡捕南营刀枪出鞘,绕皇城一周,沿途大喊:

“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

街道两侧商户闭门,百姓龟缩,瑟瑟发抖。

生怕领头的突然来一句:

“为了大清。弟兄们,随便抢啊。”

正紧张时,嘉亲王的管家骑马来了。

神情复杂,找上正主,询问:

“福爷,您这是做什么?”

“事到如今,只有嘉亲王才能救大清。下官是纨绔,可下官也是宗室后裔。为了大清,为了祖宗基业,下官甘愿做保卫大清的傻子。”

……

这一番话可谓慷慨激昂。

老实人听了感动莫名,热血沸腾,以为这是位“谭嗣同”。

但是,

四九城的老油条们听了不仅不会感动,内心甚至没有一丝波澜~

轻言大义者,七成是王八蛋。

管家按捺住怒气,低声道:

“嘉亲王有令,火候还未至,速速回营。”

“嗻。”

事后,永琰对福寿不冷不热,不咸不淡。

不过,

福寿也不介意。

两大帝国伺候着他一人,福分大的很。

君不见,此事之后,京城里好多人慕名登门拜访给自己送银子。

……

在蒋天木的要求下,福寿将老母和儿子悄悄送出京城,顺运河南下,去吴军实控区居住。

既是人质,也为安全。

不止是他,四九城不少很多机灵人都在悄悄布置后路。

他们低调地将部分家眷和银子起运,送回盛京。

一时间,

京城乃至整个直隶地区的不动产价格连续下跌,古董字画无人问津,黄金成了香饽饽。

北方一部分和清廷捆绑不深的士绅也开始尝试着和南边接触。

对于绝大部分富人来说,朝廷可以亡,日子还得过。

保住家族才是第一要务。

……

但是北方的老百姓浑然不觉,不知天下剧变就在眼前。

百姓所能看到的,无非是本村邻村。

百姓只知道十里八乡的举人老爷姓什么,以及周围的抗粮事件越来越多了。下乡催粮的士绅老爷、衙役差官们如狼似虎,动则鞭打。

山东和河南两省,催粮尤甚。

每户人家只许留下50斤粮,其余全部征收。

征收的名头又升级了,没有吴饷,没有火耗,而是“提前征收乾隆48年田税”。

谁家隐瞒不交,一经发现,立马抄家。

男充苦役,女眷发卖。

瘦牛、茅屋、薄田,统统充公。

……

河南商城县。

地处大别山北麓,半山地半平原,境内有多条河流流经,农业条件不错。

今年春粮收成尚可。

但是,

民间却一片阴霾,炊烟断顿。

刚收上来的春粮被收走了8成,士绅老爷和县里下来的公差虎视眈眈。

百姓能怎么办?

村口站笼里的尸体还未风干呢。

谁敢不服,立马家破人亡。

河南巡抚刘墉可是个狠角,为大清尽心尽力。

据说,

省城的官仓都装不下了,一车车的往北运。

……

商城县胡家湾,乃是陛下的结拜兄弟,现江浦总兵胡之晃的老家。

村人聚在打谷场,愁眉不展。

有人问道:

“二爷,俺们家里的粮最多撑20天,怎么熬?”

村里最年长的二爷眉头紧锁吸着旱烟。

半晌之后,他咬牙道:

“我去一下刘举人家,总得问个清楚。”

……

刘举人是方圆30里唯一的举人老爷,和蔼可亲、慈眉善目,居然亲自出面在厅接待了贸然上门的泥腿子,二爷。

“信阳毛尖,好茶,喝。”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二爷受宠若惊,喝茶,可是身份象征。

“你,来我府上有何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