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大清话事人> 第319章 成色可怕的淮西新军!争议巨大的国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319章 成色可怕的淮西新军!争议巨大的国号!(1 / 2)

安徽省颍州府阜阳县,

距离郑河安的老家郑家圩不远的一个集镇,现场竖起了“当兵吃粮,报效朝廷”的幌子。

2排绿营兵手持钢刀维持秩序,再加上知县派出的衙役,把手里的王法摇晃的叮当作响,不时直呼人群当中刺儿头的大名。

总算是勉强震慑住了周围里三圈外三圈的农夫。

一名把总低声询问班头:

“你说,他们真敢抢?”

“我们要是来的再晚点,真不好说~”

把总一脸震惊:

“踏马的,军队也敢抢?”

班头嘿嘿笑了一下,走开了。

心里嘀咕着,要不是老子穿这一身皂衣,高低也得回乡结捻抢你个狗日的。

二三十号外地人穿身虎皮,赶着满载银箱的大车招摇过市,你当淮泗爷们没长卵孑吗。

……

知县一身官袍,在寒风中大声吆喝:

“朝廷恩典,待遇优厚,很~优厚啊。”

“一年就是24两白银,36斗白面。杀贼1人,再赏5两白银。杀5人,就升一级。攒够15颗首级,立马就升实职把总,7品呐,和本官一个品级。”

“现在开始募兵,合格的可以先拿3个月的饷银和白面回家孝敬爹娘。”

喊完,他朝着把总点点头。

把总连忙按照兵部事先确定的募兵标准,开始挑人。

第一关是,扛石锁!

200斤的石锁,扛起走5步再抛下,面色如常就算过关。

第二关是,耐力!

沙漏倒计时结束之前,单人负甲奔跑1里,跃过底下竖矛头的3尺深沟,就算过关!

第三关是,跪下对着关二爷发誓。

如果胆敢背叛朝廷,全家小命立马没有。

最后当场查验一下,本人没有明显残疾缺陷,没有明显恶疾,就算是正式编入淮西新军了。

……

这一套募兵筛选制度,可谓是灵活又实际,科学又封建。

不问身高!乾隆不是赵宋官家,不看重这些虚头巴脑的标准。

不问年龄!只要狠人。

把总目瞪口呆,望着一名明显稚气未脱的少年扯着变声期的公鸭嗓子喊出:

“许满仓,13岁。”

班头见他错愕,凑过来低声说道:

“你可别小瞧了这小王八蛋!邻县的2次劫杀案,估计他是有份的。”

把总更是无语,不可置信的问道:

“你们为什么不抓他?”

“咦,我们为啥要抓他?”

“他犯事了!”

“我们又没证据喽。只是怀疑,怀疑~”

“抓起来严刑拷打,追索证据。”

“邻县的事,本县衙不好插手。”

“那你们也可以转交邻县县衙啊。”

“把总大人请自重,我若是胳膊肘往外拐,那还是个人吗?”

把总是直隶绿营派下来执行兵部募兵的。他有些困惑,同样顶着大清朝的一片天,差距就这么大?

直隶,是天子脚下。

对于这类强人盗匪向来是能杀就杀,能刨根就刨根的。

……

把总望着那兴高采烈的少年,心中一阵瑟瑟。

这淮西新军的成色很可怕啊。只怕不但能杀贼,也能杀友军。

许满仓可不管这些,把银子、白面口袋塞给了跟着来的娘,如释重负:

“娘,拿回家换成粗粮,再混点野菜够全家吃大半年的了。”

“小仓子你可千万小心,战场上自己多点心眼。”

“放心吧。不就是杀人吗,我又不是第~”

啪,挨了他爹一巴掌。

他噤声,不再瞎吹牛摆阔了。

倒是他爹把他拉到一旁,低声叮嘱:

“隔壁二婶子家的娃,去年跟着郑家玗的人去了南边闯荡,估计是加入那江南造反的队伍了。你们要是~”

许满仓神情瞬间低落,那是他最好的大哥。

当初如果不是自己身高太矮,没被看上,他肯定也跟着好大哥一起走了。

“爹伱放心。兄弟之情大于天!”

……

许满仓领取了官靴、号服,还有一套刀盾,跟着旗帜头也不回的走了。

娘望了好久,直抹眼泪。

倒是他爹想得开,拄着拐杖说道:

“孩他娘,莫要舍不得。能当兵吃粮总是好事,营兵吃的饱,穿的暖。要是咱老许家祖坟冒青烟,还能混身官衣。”

“万一,万一~”

“你哭个球。黄河堤坝一崩,那才是万一。不淹死也要饿死。满仓走的是阳关道。走,回家开火。”

类似的场景在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上演。

数万身强力壮,斗勇好狠的淮西汉子被编入了新组建的淮西新军。

世人须知,苏皖豫鲁四省交界的百姓爱好比较单调:一种地,二造反。

有土地就种地,没土地了就扛起锄头造反。

前一刻是农夫,后一刻就是反王,不需要心理建设,早上断粮,晚上就造反。

杀头只当风吹地。

出身于四省交界的刘邦、项羽、朱温、朱元璋、吴广、黄巢、曹操、刘裕、袁绍、袁世凯、刘福通等人可以证明。

论武德充沛,无出其右!

……

新军名义上的统领是皇十五子、现任江苏巡抚永琰。实际的训练是由骁骑营军官负责,索伦骑兵担任巡逻军法队。

按照军机处的要求,

这数万新军没有打散编营,而是按照村庄,镇子为单位编成了一个个熟悉的营头。

以刀盾兵、长矛兵为主,极少数被编练成了马队和鸟枪兵。

这一次,乾隆拿出了极大的狠劲。

再三强调饷银和首级赏银不许漂没,更不许拖欠。就是再难,也要优先供应好这5万人。

用军机大臣于敏中的话讲:

江北六州府的百姓哪怕勒紧腰带,也要保证新军的粮饷!

虽然自己是江苏籍人士,可身为朝廷重臣,绝不会考虑乡梓情谊,坚定不移的以剿贼大局为重!

一句话,于老大人担保,江苏人还是有潜力可挖掘的。

留在淮安府的于氏家族率先捐输3000两白银,之后盐商、以及各地士绅都纷纷自愿跟上。

同时,每亩再加征“吴饷”1分银!

河南很快跟上了步伐,江西也宣布跟上步伐,倒是身为粮仓的两湖暂时顶住了压力,假装看不懂户部的暗示~

总之,

除了少数耕地缺乏、商业凋敝的省份。大清朝不分南北,普遍推行了田税加1分的“吴饷”。

苏、豫、赣三省是2分。

清廷的财税机器在逐渐提速。一切为了战争!

……

而与此同时,

正月十五,天气晴朗。

李郁也在苏州城正式登基,宣布建一新国,国号“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