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大清话事人> 286 假如清醒也改变不了现实,不如糊涂的狂欢,至少不会把自己提前吓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286 假如清醒也改变不了现实,不如糊涂的狂欢,至少不会把自己提前吓死(1 / 2)

胡雪余听说后,第一时间就劝阻:

“王爷,此举后患无穷。商贾一旦崛起,或会尾大不掉。”

李郁则是笑笑:

“炮是我卖的,火药是我供的。数量有上限,他们翻不起浪花。”

“商人一旦拥有私人武装那就好似野兽长出了獠牙。他们不会满足的,一旦在海外坐大~”

“无妨。他们的根还在陆地,若有不臣,本王随时可铲平他们的根。”

胡雪余一时语塞,

犹豫了一会,问道:

“王爷可是有其他打算?”

“不愧是绍兴府的头一等师爷!你说对了,航线税银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李郁轻轻吐出2个字,“水手。”

……

李郁不会告诉他。

撒克逊帝国皇家海军横行五大洋的法宝之一,就是商船水手。

商船,是他们的第二海军。

商船水手,是海军水兵的优秀兵源。

而明清海上力量孱弱的技术层面的关键因素,就是没有足够的合格的远洋水手!

毕竟木材可以买,图纸可以仿,甚至技术工匠都可以挖墙脚。

只要拿的出决心,掏的出足够多的银山金山,堆出一支舰队也不是不可能!

尼德兰和伊比利亚在南洋的势力一年不如一年,抓住时机,给出一个慷慨的无法拒绝的价钱,他们的风帆战列舰也不是不能买到手。

李郁最擅拿捏。以两国东印度公司贪婪的商人性子,好捏的很。

什么军国重器绝不外售都是扯淡。

只要一方穷的荡气回肠,另外一方开价又高的丧心病狂。一级战列舰也不是不能卖!

可是,

唯独水手是无解的。

百年海军的真正含义,不是战舰,不是码头,而是无法速成的航海人。

胡雪余听的目瞪口呆,既为李郁的长远算计所震撼。也因为这种坦诚而感觉到了一丝羞愧。

尤其是最后一句:

“您是自己人,不必瞒你。”

……

支持海贸,鼓励航海。

李郁的工具箱里面啥都有。

刀子锤子不稀奇,尺子钉子也不稀奇,还有各种四不像的工具,不正经的工具,随便拿出一样都能降服一群人。

到时候自己轻飘飘一纸招募令,这些商船水手们定然蜂拥而来。

虽然水兵薪水低,但是可以当官呀。

虽然海战风险大,但是可以当官呀。

甭管商船的待遇多高,谁还没点上进心?和能当官比起来,其他的都是鸡肋。

只要一上船,拿的是2两水兵月薪,扛的是九品官身。

水师高配一级,这也怪符合国际惯例的。配发大檐帽,认定等同于陆师的副队长,秩同九品。

至此,大海军计划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能够抵挡一顶轻飘飘的乌纱帽的诱惑。

否则曲阜孔氏早就连根拔起了。

每一次改朝换代,开国君王们哪个不是捏着鼻子收下那张恶心的降表。瞧不上,但是又觉得这玩意挺好用。

所有人都觉得李郁未来也会这样对待孔府。

当然,

孔府这会肯定是看不上李郁的,只会轻蔑的称呼为“江东鼠辈”。

顺便响应清廷的号召,捐了1万石粮食。

……

和珅执掌户部,他对于当前紧张的财政状况十分担忧。

作为一個既了解乾隆心思,又了解大清国情的重臣,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找士绅商贾捐献!

军机处牵头,户部主办,各地衙署协办。

劝捐对象主要是三方:晋商、江西士绅、还有广东十三行。

而孔府的1万石粮,主要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山东学政数次登门拜访,才勉强要来了这1万石捐粮。而且鸡贼的孔府没有明说这1万石粮到底是什么粮?

白米?黑豆?还是糠?

总之都有可能。

依照孔府一贯的德行,捐发霉粗粮的可能性高于7成。

山东官府只能捏着鼻子收下,然后向朝廷汇报。之后军机处捏着鼻子昭告天下,将各种溢美之词扣在孔府头上。

孔府都捐了,江西的读书人没理由不捐吧?

这是大义!

阿桂第一时间就严令江西巡抚吴志诚引用此例,向全省士绅募捐:为朝廷分忧,为本省助剿。

……

江西省绕州府,浮梁县。

此县似不知名,可若提及此县下辖的景德镇,那就人尽皆知了。

知县牵头,

几位士绅举人坐在上首,十几个商人坐在下首,皆愁眉苦脸。

“诸位,伪吴王虎视眈眈,即将窜袭本省。饶州、九江两府首当其冲。捐输军饷既是报效朝廷,也是为乡梓尽一份力。”

“咳咳,诸位还是表个态吧?”

本县的王乡绅,竖起三根手指:

“我捐3000石稻米。”

王家乃是本县第一望族,他的表态就是给后面人打了个标杆。于是,陆续的“2000石”,“1000石”,“700石”~

捐粮食,不捐银子。

这是明显不信任本官嘛。

知县虽然有些不悦,可还是笑着夸道:

“诸位实乃本县栋梁,危机时刻力挽狂澜,好,好。本官定然向大将军奏报,阐明诸位的赤诚之心。”

……

王乡绅,祖父辈出过知县,父辈叔伯出过知府。

他本人也是做过一任京城7品小官的,后因不明原因致仕,但交往广泛,时常和京城有书信来往。

儿子辈资质平平,没有读书天分。

但有一孙子,极为聪慧,乃是本县公认的未来20年科举第一潜力股。

王家在景德镇还拥有3座山头,瓷窑5座,工匠数百人。

坊间戏称:

陶土进去,银子出来!

就像是变魔术,烈火那么一烧,身价百倍。

一句话:王家有钱,也有势。

全县的大户都以王家为尊。区区七品知县流官未必拿捏的了王家!

……

“县尊,可否向我们通报一下剿贼最新进展?”

知县皮笑肉不笑,清了清嗓子:

“皇上圣明,抚远大将军英明,抚台大人清明,绿营兵们个个用命。现如今的战线大约是在东流县一带。”

“哦?还在安徽境内。”

众士绅欣慰,纷纷面露笑意。安徽打的惨一些没关系,只要战火别烧到咱大江西。

王乡绅却是冷不丁来了一句:

“县尊容禀,在下虽不才,可也在兵部礼部做过几年微末小官。目前对咱们浮梁县威胁最大的恐怕不是窜袭东流县的贼军,而是驻扎在徽州府的贼军。”

众人愣了,以他们贫乏的军事常识。

听不懂!

知县实际上也不懂,他这辈子对于经典之外的一切书籍都嗤之以鼻。

时常讥讽那些除了考不上功名,其他啥都懂的杂学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