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单机南北朝> 409.第407章 一死生为虚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409.第407章 一死生为虚诞(2 / 2)

等到霍光死后,汉宣帝立刻发难,将霍光家族诛灭。尔朱荣却不以为意的说道:

“霍光年迈,宣帝年轻,春秋交替乃是自然之理,本将军则不同!”

不过想想也是,尔朱荣现在才三十多岁,正是春秋正盛的时候。

而且尔朱荣的祖父、父亲都很长寿,尔朱代勤更是熬死了北魏好几代君主。

以北魏皇族的平均寿命,谁能活的过谁还真不知道。

元天穆也不再劝,完成了祭祀后就随着尔朱荣返回了洛阳城。

等到皇帝的车驾返回洛阳城后,洛阳城内的权贵们才发现不对劲,等到尔朱荣宣布随行大臣都是元雍乱党的党羽,都被尔朱荣尽数诛杀后,洛阳城内大哗!

新帝元子攸返回皇宫后立刻就病倒了,宫内又传出了许多谣言。

虽然尔朱荣给了留任公卿连升三级的奖励,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士族选择逃离洛阳,以至于“京邑士子不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衙空虚,官守旷废。”

负责维持政务的元天穆只觉得压力更大了,但是尔朱荣却不以为意,反而是命令士兵劫掠那些留下的权贵府邸,还让高欢贺拔胜搜刮洛阳的财富,留作给士兵的赏赐。

——

河阴之变的消息传入关中,自然引起了关中士族的兔死狐悲之感,选择出仕苏泽的关中士族子弟一下子多了起来,带着家丁部曲从军的豪族也多了起来。

除了关中的士族兔死狐悲,反应剧烈之外,洛阳公卿也大量向关中逃亡。

面对这样的情况,镇守潼关的李申连忙向苏泽请示,如何处置这些流亡的公卿们。

“洛阳来投的官员,一律留在潼关外候阙,经过吏部曹考察后再说。”

苏泽宣布了对待洛阳投奔官员的政策后,政务堂众人纷纷露出笑意。

苏泽选择抛开洛阳这个历史包袱,自然不想要继续收留这帮大爷。

对于政务堂的诸大臣而言,他们本来是被洛阳权贵们排挤的“关中土包子”,好不容易才风险投资苏泽成功,占据了政务堂和幕府的高位。

洛阳那帮家伙官位本来就高,苏泽的表态说明他依然重视关中士族的权力,并不准备重视这些洛阳来的士族。

苏泽也将群臣的表现尽收眼底,党同伐异当真是政治常态,任何一个集团内部都会有不同的派系,他们以各种方式联合在一起,为了共同利益而战,这不因为个人品德而有任何变化,只是人性而已。

而任何一个派系的独大,都会对整个体系带来恶劣的影响。

在政务堂表完态后,苏泽亲自驾临了崇文阁,和新任的崇文阁大学士祁泰交谈。

祁泰携带家学经学从凉州入永乐城,也因为了凉州士族捐赠家传经学的风潮,因此被苏泽授官崇文阁大学士,负责崇文阁的藏书校订刊阅工作。

这时候苏泽才发现,这个时代的儒学书籍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比如祁泰家传的《二九神经》,就是前凉名儒祁嘉依据《孝经》,结合当时的儒学学术氛围所写的经文注解。

死在河阴之变中的王遵业,也同样以精通《孝经》著称,如果不是他死在了河阴之变中,又会多一部解读孝经的经书问世。

而这些儒生之所以钻研《孝经》,那是因为《孝经》是儒学未开垦的处女地。

先秦有“六经”之说,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汉初在“六经”之外加《论语》为“七经”,后来《乐经》失传,东汉则去《乐》而再加《孝经》。

也就是说《孝经》是最后加入经学典籍的,所以从魏晋开始都热衷于给《孝经》作注,给其他几经作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已经是激烈厮杀的红海了。

此外儒学还有古文派和今文派的争议,各家为经文上的用字用意不断的争论。

所以苏泽交给祁泰一个任务,结合崇文阁中的经文注解,先校对整理一部经学出来。

校对经学,这自然需要大量的读书人,苏泽以此为名再次扩大到了崇文阁的规格,并且开始不限制出身籍贯的招收弟子。

洛阳那帮老油条苏泽不要,但是愿意在崇文阁进修,从苏泽体系内慢慢向上的新鲜血液,苏泽还是来者不拒的。

这一次就有弘农杨氏十名子弟入学。

王遵业被诛杀后,洛阳的太原王氏子弟也纷纷西逃,王思政也出自太原王氏,所以也有五名有才学的太原王氏子弟进入崇文阁。

校对经书,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精通读写的读书人,苏泽还有更远大的目的。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