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单机南北朝> 第134章 霸府之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34章 霸府之术(1 / 2)

第134章霸府之术

苏泽说到:“当年明元帝也曾经认为平城不是霸王之基,询问重臣准备迁都,时任重臣崔浩上书解答了殿下这个问题。”

明元帝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拓跋嗣,当时北魏还只占据了恒州、并州、冀州等部分土地,还没得到如今半壁天下的基业。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著名的汉人大臣,历经太武帝、明元帝、道武帝三朝,深受三帝的重视,他这封奏疏也阐明了平城的战略地位。

苏泽说道:“崔浩首先说明了平城对北方的意义,平城可攻打柔然,从道武帝开始,我大魏不断攻打柔然,获得人口牲畜而迅速壮大。”

“但是崔浩指出,平城最大的作用是对其他地区的威慑力。”

寿阳公主反问道:“威慑力?”

苏泽说道:“崔浩的说法是,当时的大魏国力尚弱,兵精但是不多,拥有的人才也只能治理三州之地,强行扩张反而会让人看清虚实,从而陷入到四战之地,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围攻。聚集大军在平城,那随时可以威吓北方的各州,一旦他们谁有异心,那就立刻派遣精锐骑兵南下攻打,可以威慑那些有不臣之心的其他势力。”

寿阳公主听完后连连叹道:“好高妙的计策啊!这崔浩果然是国家的贤臣啊!”

崔浩的计策确实是非常厉害,日后尔朱荣高欢不进入洛阳,将大军囤驻在晋阳,就是采用的同样的威慑策略。

这条计策甚至可以上溯到曹操迁都许昌,然后用虎豹骑时刻威胁洛阳,从而借壳上市挟天子令诸侯。

所以史书上认为尔朱荣没有政治才能就是扯淡,他在洛阳空虚的时候奇袭洛阳,迅速拥立新的皇帝,然后又退回晋阳保持对洛阳的威慑,这套政治权谋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日后高欢将霸府设在晋阳遥控洛阳朝廷,也只是效仿了尔朱荣的故智。

尔朱荣唯一失算的地方,就是拥立了一个有威胁的皇帝,然后又过于自信对洛阳和皇宫内的掌控力,导致了最后翻船。

如果日后自己有机会控制洛阳,也要当心这些问题。

洛阳作为宗室公卿大臣们盘根错节了近二十年的北魏国都,绝对不是安插一支部队,安排几个亲信就能完全控制住的。

苏泽的思维刚刚发散开,又被寿阳公主一句话拉回了现实:

“苏校尉,崔浩这样的贤臣,后来怎么样了?”

苏泽愣了一下,在城墙上指着远处一个圆顶建筑说道:“那是祭祀天地的坛,太武帝让崔浩编修国史,崔浩将国史编成后,将编成的国史全部刻在石碑上,立在坛周围的道路两边。”

“百姓议论国史,太武帝就以‘暴杨国恶’的罪名诛杀了崔浩,并且连坐其亲族、姻亲、部属、僮仆等的五族,合计数百人被牵连诛杀。”

“啊!”

寿阳公主被这血腥的大狱吓到了,苏泽却知道这“暴扬国史”不过是写在纸面上的罪名,实际上崔浩被杀是当年太武帝时期已经出现的汉化改革派,和鲜卑上层的反对汉化派的势力斗争。

崔浩之死,不仅仅打压的他个人和家族,也是鲜卑高层对于汉人北地门阀的一次清算。

清河崔家因此元气大伤,蛰伏到崔光才开始重新出仕。

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这些家族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沉寂没落,远离北魏朝堂中枢。太武帝拓跋焘那个时代,汉化改革的阻力还是很大的,而皇室也没有达成汉化共识,才有了崔浩等汉人大臣被诛杀。

而等到孝文帝时期,汉化一派的势力占据上风,就轮到反对汉化的元勰和穆泰被诛杀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