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大明不革命> 第278章 罗伯斯皮尔的脑子是怎么回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78章 罗伯斯皮尔的脑子是怎么回事?(2 / 2)

“这下子大明人应该坐不住了吧!总不能坐着让法国人随便打吧!”各国高层看热闹的心态出来了,但也都带着几分担忧和期待。

他们担心大明军队也扛不住法国的进攻,被法国控制了尼德兰地区,那可不利于英国商品继续输入低地地区。

同时也期待大明能够正式站出来,能够率领其他欧洲国家共同镇压法国,恢复欧洲的传统秩序。

法国和欧洲的这些局势变化,送到大明的时候,朱简烜也是满心的惊愕和疑惑。

“这个罗伯斯皮尔的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砍掉路易·菲利普、玛丽·安托内特、德·古日等人,都还能算是某种历史惯性。

“但是你们竟然主动宣了大明?目的就是要占领低地地区吗?”

朱简烜下意识的就想要下令,安排几十万主力军队去欧洲参战,按着上头的法国人狠狠地揍一顿。

但是很快就打消了这种想当然的想法。

现在的法国正是自信心爆棚,民族凝聚力爆炸的时候。

现在大明的军队,在法国境外的时候,想要击溃法国的军队并不难。

在法国境外作战就是单纯的对抗法国派出来的军队。

大明军队相比法国军队而言,拥有巨大的技术和训练优势,在正面战场上的胜率极高。

但是大明想要占领法国,想要彻底的打服法国,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那是要对抗三千万法国人,对抗至少百万级的公民兵。

不是完全做不到,而是代价实在太大了。

要像二战美苏进攻德国一样,一块一块的吃掉所有土地,一队一队的击溃所有军队。

相比于硬啃法国本土,远不如去打西班牙人,抢南美的殖民地了。

历史上的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是耗光了几十万年轻人之后,实在打不下去了之后才投降的。

那种状态下的其他欧洲国家,也没有去肢解法国的本土。

因为他们知道做不到。

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一旦成型,外来征服者就难以直接征服和统治了。

八国联军时期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在后世看来有种种问题,虽然义和团的参与者在后世看来非常的愚昧而且无知。

但那就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起源。

列强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发现自己要与不知道数量的中国平民对抗之后,就放弃了彻底征服和占领中国的想法。

所以朱简烜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朱简烜上次去尼德兰,就安排了三万大明主力军,负责镇守安特卫普的大明城。

以大明军队的火力优势,守住安特卫普应该没有难度。

但是想要守卫整个尼德兰就不够了。

所以再次调派十万军队前往欧洲,可以由一半大明本土主力军,一半日本仆从兵组成。

他们的任务是将法国军队赶出尼德兰,而后留下来镇守尼德兰地区。

将法国人堵在尼德兰地区的边界之外。

同时下令给北美的海军和陆军,全力出击,占领法国在中美洲的所有岛屿。

至于后续欧洲大陆和法国的战争,继续放任自流。

法国如果执意进攻尼德兰,那就在边境线上用大明的子弹消耗法国人。

朱简烜不认为法国人会一直在这条绝壁上头铁。

朱简烜安排好了对法国事务的应对计划,就开始正式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了。

此时已经是咸宁四十六年底,西历1793年底了。

到了天工元年正月初一,西历1794年1月31日的时候,朱简烜正式到南郊天地坛祭祀天地,而后返回皇城太庙拜祭宗室祖先。

最后回到紫禁城,在按照永乐朝尺寸重建完成的奉天殿升座,接受大明中央朝廷主要官员和藩镇君主的朝拜。

礼仪完成后,命段玉裁宣读正式继位诏书,公布自己对大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的大致规划。

继续全力推动大明本土的工业开发和建设,完成通往北海和西域的战略铁路,完成东北通往中原的大型运河。

继续按部就班的提升工人基本工钱,继续缩短每日和每月的工作时间,延长强制休息时间。

未来除即位、祭天、祭祖等重大礼议,平时所有人不需要行跪拜之礼。

最后专门宣布,在天工元年加开恩科会试和殿试,并调整科举的内容。

科举考试是三年一届,但有重大事情发生的时候,可以额外加开一届,这种额外的科举被称为恩科。

咸宁四十六年刚办过正常科举了,现在因为朱简烜登基再开恩科。

这相当于给去年落榜的人马上重来一次的机会,还直接排除了去年已经入选的竞争对手,金榜题名的概率大幅度上升。

同时宣布,在原有的考试范围的基础上,加入工农商业相关的基本常识,以及自然科学相关的基本常识。

并将科举考试的进士名额直接分配到省。

本次恩科以及未来的科举考试,按照这样五大分项来考核:

文艺: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主要是传统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不考音乐之类的艺术。

治政:包括基本的行政公文处理,对历史与当代重大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大部分是传统科举考试的进阶内容。

博物:天文、地理、生物、人文、工农商业知识,各种自然和社会常识。

格致:物理、化学为主的自然科学常识。

数学:就是数学。

不考艺术和体育之类的技能,只考直接通过文字表达的内容,只考通过读书学习就可以获得的知识。

尽可能减少家庭财富状况都考试成绩的影响,避免科举被贵族和富商家庭垄断。

科举考试是提供一个官方的公开的近似公平的上升途径。

将地方上的能人志士选拔到帝国朝廷之中,吸纳到帝国皇朝的既得利益者群体之中。

避免他们在地方上搞事情,也能为朝廷提供治理人才,让他们在既有的规则之内竞争,并维护现有的制度体系。

所以科举要追求总体上的公正,但是并不追求绝对客观的公平。

明代科举最初分南北榜,后来分南北中三榜,历史上到了清朝的时候,科举名额直接分配到省了。

在一个榜单的范围之内,只看排名选人而不看个人的绝对成绩。

人口和经济较好的省份可以有较多的名额,但是再穷困的省份也要有保底名额,确保每个省每次考试都有名额入选。

中央朝廷所在地应该有略高于外地的名额数量,以换取朝廷所在地知识分子对朝廷的拥护。

避免出现天子脚下的国人暴动,或者对造反视而不见的情况。

同时也要通过科举释放朝廷和皇帝未来的喜好,引导民间学者将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往工业和科学上靠拢。

科举可以算是传统神洲帝国皇朝最重要的事务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