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秘书府和清吏司
朱简烜对目前吴国的人口情况比较满意。
大明的蒸汽帆船越来越多,本土每两个月就会送十几万人过来。
自从两年前湖北和四川水灾爆发,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送来了一百多万人。
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总移民人口应该能够达到两百万。
这个人口规模已经比较大了,特别是王都附近的城市聚集了六十多万人。
在神州以外的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属于超级大城市了。
仅次于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旗鼓相当。
这些新移民大部分都是灾民,按照卫所编制送过来,也没有做实际的军事训练,就是在当做农民和工人使用。
与此同时,民间肯定也有很多的移民,想要来澳洲讨生活,但现在没有机会。
按照卫所形式过来,必须经过中央朝廷的专门编组。
关键是,自己既然来到了澳洲,应该开始全面的开发建设,开始招募尽可能多的移民了。
应该设立正常的王国朝廷了。
朱简烜继续翻看了民政方面的报告,找到了后面的官员简单履历表。
现在名义上担任护卫军团军官的文官们,在大明本土的时候担任的官职,可以说是五八门的。
从最基层的典吏、乡镇长,到常见的知县、县丞,还有州府衙门的知州、通判、判官,乃至布政使司衙门的参议。
以及少部分来自中央朝廷各部的官员,大部分是清吏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
朱简烜看着名单考虑了一会儿:
“拟一份令旨,参照大明内阁形式,设立吴国秘书府。
“设秘书府秘书,负责草拟王国诏令,不限员额,不分主佐,均为正五品。
“调段玉裁、姚鼐、费淳、沈初、宋问道充任秘书府秘书。
“另外设立秘书舍人,协助秘书处理文件,不限员额,不分主佐,均为正八品。”
这个秘书府,既然对应殿阁大学士,那职能和权力也就明摆着了。
没有人会在乎这个正五品的级别,中央朝廷的大学士们的本官级别也是正五品。
但是通常会陆续增加其他的加衔,提升大学士的实际地位和待遇。
前面四个官员听到命令,都毫不迟疑的出来领命:
“臣等遵命。”
只有宋问道明显非常的惊愕:
“大王,老臣……只懂得研究,不会处理政务啊……”
朱简烜微笑着说:
“宋工平日可以继续做研究,秘书府涉及科学和工业方面的事务时,以秘书身份给出专业建议。”
宋问道终于明白自己的用处了。
把自己这个纯粹的工匠放进类似内阁的秘书府,显然能够整体提升工匠体系在朝廷的地位。
相关决策能够直接参与,不用干看着职业官僚瞎指挥了。
虽然自己确实不喜欢处理政务,但是为了工匠们的未来地位,这个活儿也得接下来:
“老臣领旨,谢大王恩典。”
朱简烜现场继续下令,拟定吴国中央朝廷的临时构架。
吴国与美国不同,是纯粹的大明藩国,也是纯粹的大明人构成的国家。
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迁就那些欧洲移民。
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建有大明特点的新政治构架。
大明中央朝廷的各部尚书们,其实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近现代国家的部长。
他们实际上是多个部门的分管长官。
各部下面之中,实际做事的体机构,是各部下属的“清吏司”。
礼部、吏部、工部、兵部各有四个清吏司,户部、刑部对应每个省份设立一个清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