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大辽青帝> 十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十三(1 / 2)

随着长长的牛角号吹响,那些部族士兵隆隆的发动了攻击。黄浩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出,对方的士兵表情很轻松。也不能说对方轻敌,草原上的部落打仗还是有一套的,他们并没有一窝蜂而上。

在渤海国的将领们指挥下,联军士兵的攻击有条不紊,稳而不乱,他们先是驱动战马慢跑,跑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波一波的巨浪。逐渐形成了以百余匹马一排的散兵线,一波接一波,像层层叠浪,连续不断的向背嵬军阵冲了过来。

敌人的动静是如此之大!气势如此的磅礴!可面对着敌人排山倒海的攻击,黄浩却无动于衷。此时此刻,背嵬军的军阵安静的可怕,士兵们像雕塑一样站在那里纹丝不动,队伍中连咳嗽声都没有。如果你凑到跟前看他们的表情,你甚至会发现,背嵬军从将军到士兵,他们跟对面的敌军士兵一样,表情也很放松,只不过人人的嘴角上翘,洋溢着诡异的笑容。

毋庸置疑,那笑容里充满了自信。他们当然有理由自信,因为敌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这些傻乎乎的家伙正在往坑里跳!背嵬军的自信心来自于前面那一排排看上去并不是很高的木桩。直到现在,联军中还没人注意到背嵬军阵前方两到三百米的地方竖起的那十几排稀疏的栅栏有何异常?浑然不知那里是一个可怕的陷阱。

有读者问栅栏如此的稀松,能起什么作用?如果靠近了看,你会发现那哪里是木桩啊!分明是后世一次世界大战时候耳熟能详的铁丝网。你肯定会骂:不带这么欺负人的!铁丝网每道相隔五六米,足足有十几层。铁丝很细却带着倒刺,黄浩还很阴险的漆成了黄绿色,远远看去仿佛只是荆棘。

这些可怕的设施隐藏在草丛里,排列在敌人前进的道路上,不走近根本发现不了。这不到百米的距离布满了层层叠叠的铁丝网,此刻,就像一个恶魔张开了大嘴,随时吞噬来犯的敌人……

联军士兵冲到拒马前十几步,才注意到草丛里多了可怕的荆棘,他们不自觉地放缓了骑速,开始跳跃障碍。不得不说这些长在草原上的民族,天生就是最好的骑兵。骑术那是杠杠滴!可惜没有什么卵用,跳过了第一道,跳不过第二道,后面还有更多的第三道、第四道……于是,马匹和骑士都滚作一团,被铁丝网缠的死死的。

黄浩的手一挥,司号员吹起了军号。早已不耐烦的三千弓弩兵排成六排,第一排率先扣动了神臂弩的括机,五百枝弩箭像乌云一样扑向对面。背嵬军采用的是六段击六连射的战术,各排弓弩手交替发射,疯狂地弩箭如暴雨般绵延不绝,阵阵死亡之乐响起,迟滞在拒马前的骑兵队伍立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箭雨洗礼。

前面受阻,后面的一波一波的冲击浪潮在铁丝网前拥挤了起来。马的智慧并不是很高,它们在奔跑中突然停下,也不知道怎么避让,冲撞到了一起,前面的马直接跌进了铁丝网,插上在铁刺上,人和马都疼得乱嘶乱跳,于是马倒了下去,骑士也摔了下来……

到后来场地有限,由于冲上来的战马越来越多,实在是挤得太紧了,在弩箭的打击下,不少人和马很快成了死亡的雕像,倒都倒不下去。此时此刻,对面神臂弩弓弦的颤动发出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仿佛无数的苍蝇在这些联军士卒的耳边轻呢低唱。

所有人都在这弦声中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终于,他们害怕了!联军的士兵动作越发的变形,有的取出盾牌遮挡,有的想要往后逃跑,互相推推攘攘,后面的骑兵还在冲锋,联军队伍进攻开始发生了混乱。瓢泼的箭雨将眼前的骑兵纷纷射倒,整个战场上一片哀嚎,而他们却退无可退。

任何军队都是有英雄的!于是乎,有人开始发了狠,他们横下一颗心,跳下马顶着盾牌踏着战马与同胞的尸体,向人马尸体堆的顶部攀登。他们用手中的长枪、戈矛疯狂的砍击和拉拽铁丝网,试图拉倒这些障碍,快速通过这死亡地带。可惜他们注定要失望了!别看那些木桩在地面上的高度不高,实际上它们是用洛阳铲掏了个洞,深深的埋在地里。那些木桩在地面下的长度比露出地面的还要长,一时间如何扯得动?

况且那些铁丝也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不是这些草原人的钝刀子能够一下子砍断的,上面的倒刺尤其可怕,一旦被挂上,会把人和马纠缠的越来越紧。还有一点更让人揪心,他们手中单薄的牛皮盾牌根本就挡不住弩箭,于是这些人也成为了背嵬军的活靶子。

黄浩上辈子曾在华夏最伟大的军队中当过兵。这个时代虽然目前还没有炮兵,但黄浩依然把后世在军中的习惯带了过来,那就是极度的追求远程火力密度!对于其他的军阀来说,生产一支全金属的弩箭并不便宜,没有谁承受得了这样的消耗。但黄浩是穿越者啊!他有金手指,根本不怕花钱,再说他所拥有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是其他军阀无法比拟的。

这种火力覆盖式的打法,颠覆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军事常识。背嵬军一上来就进行了远程压制、弹幕射击,直到现在,黄浩仅仅动用了弓弩兵,加上十几道铁丝网构建的防御工事,这种唐末版的堑壕战,让敌人吃尽了苦头。阵地前成了一个死亡地带。联军士卒无助地用角弓徒劳的反击,他们射出的箭即稀疏又远达不到背嵬军的脚下。对于这种反击,背嵬军的弓弩兵们毫不在意,他们肆无忌惮地向敌军宣泄着弩箭,用这种全钢打造的凶器将他们送入地狱……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黄浩制造的神臂弩可不是宋朝时候那种落后的玩意儿。这可是一种复合弩,弓臂中间夹杂了弹簧钢片,再配合搅弦器、复进器,棘轮,偏心轮的设计,里面含有大量的黑科技。这种复合弩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弓弩相较于这个时代的弓弩,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材料比不上后世的合成材料,但光看外表,这种复合弩活脱脱就是现代的产物。

它不仅威力强大,精准度高,而且操作难度很小,可以说十分的好上手。定型之前黄浩做过试验,作为一名老兵,他意外的发现这种复合弩的实力并不弱于十九世纪初的枪械,迅猛的枪械可将野兽的骨头打碎,而黄浩版的神臂弩在一百五十米的范围内,同样可以做到。

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太高!如此优秀的一把弓弩价值五万开元通宝,一般人还真的承受不起。积攒了三年多,背嵬军中总共才五千多把神臂弩,这场战役就带来了一大半。自从神臂弩问世以后,就受到了严格的管控,每把弩像后世的枪械一样都有单独的编号。如今能够装备神臂弩的弓弩兵和骑兵基本上都是原来的老兄弟,是要通过严格政审滴!

好了,言归正传。让我们把视线回到战场上。战斗演化到这个程度,已经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弓弩兵疯狂的装箭、扣动扳机,抛洒着一支接一支的弩箭。联军骑兵根本无法突破铁丝网的阻拦,也无力反击,前面烟尘弥漫,后面跟随冲锋的骑兵,又看不清前面的真实状况,一浪接一浪的联军士兵赶着来赴死,直到全部倒下。

当骑兵腾起的烟尘消散,大諲撰这位渤海王子突然觉得天气很冷,冷得令人发抖。他哆嗦着掏出手绢,擦拭着额头上不存在的汗水。无它,他被满目所见的尸体给吓坏了!马尸、人尸,厚厚叠叠铺满了铁丝网前。战马临死的嘶鸣声,士兵的哀号声响彻原野,这哪里还是人间?简直就是地狱!

巍霸山城居高临下,守军已经看清了整个战况。他们发出一阵阵欢呼,堡中一声嘹亮的铜喇叭吹起,山坡上的背嵬军用铜号回应。两方声音婉转,大諲撰王子和他麾下的将领们只觉得许多音调他闻所未闻,但他现在也想明白了,这是两方正在交换信息。仿佛是在证明他的猜测,对面的背嵬军发一声喊,搬开了铁丝网,撞开了尸山,对方竟然选择了进攻!

与此同时,巍霸山城的堡门缓缓打开,前后两方军号嘹亮,透过那尸山一队队背嵬军士兵迈着杀气腾腾的步伐,踏着血泊与尸骸恶狠狠的向联军扑来……

短短半个时辰,联军士兵遭受了单方面的虐杀。密密麻麻的弩箭布满原野,像长满青草的草原。尸骸横布,血流成河,惨呼声震天动地。不等联军士兵从屠杀中清醒过来,凶恶的背嵬军便前后夹击扑了上来,他们首先用远程武器射杀了军旗下的大将,连将领身边的侍卫都无一幸免。

接着,失去指挥的联军遭受了背嵬军更加猛烈的攻击。短兵相接后,进攻的背嵬军步兵立刻围绕着一种奇怪的战车,自动形成一个个作战小队,骑兵在外围游弋,时聚时散,凭借着优良的武器,打击敌人的信心。这种结合了成吉思汗的曼谷歹战术和戚继光专门用来对付北方骑兵的车营战术的作战方式,简直是完美的结合!

步兵作战时,每四人推一辆战车,战车里放置拒马器和神臂弩。战斗时,将战车结成方阵,各小队以战车为掩护,先用神臂弩进行远距离攻击,敌人的骑兵靠近后步兵使用拒马器列于阵前,用长枪刺杀,敌人败北后,派轻骑兵对其进行追击。经过几年艰苦的训练,这支背嵬军将这种战术演绎的没有任何瑕疵。

战斗很快进入到了白热化,阵地上有点乱了套,联军乱成一团,都在各自为战,有的人想继续作战,有的人想要逃跑,凡是有敌人的地方,就有背嵬军英勇的战士,每个人像专业的杀人机器一样,凭借着默契的配合和敌人展开搏杀,刚才还貌似强大的敌人,已被背嵬军一点一点“蚕食”掉,联军的战阵被挤在了中间,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也越来越密。外围的弓弩兵又开始发射弩箭收割生命……

敌人终于崩溃啦!这是一场无可争议的大胜,八万联军只有不到万人逃出了战场,建安洲都督、辽城洲都督被当场击毙,渤海国的王子大諲撰被警卫营大将罗成俘虏,联军可以算是全军覆没。

背嵬军撒开铁脚板乘胜追击,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一鼓作气拿下建安洲,辽城等地,背嵬军将边境线东边推到了辽河口与鸭绿江口连线大洋河以南,与渤海国接壤;北部占领石门关、大片岭关以及本溪连山关至南端的老铁山角一线,直接面对契丹八部。

此役过后,背嵬军实际已经控制了辽东半岛大部,辖区面积扩大了不下十倍。

——————

中元三年二月二十八日,黄浩正式开衙建府。他对外自称登辽总督,治所设在滨城。同时他还主持了背嵬军机构改革,背嵬军从此军政分家,文官主政一方,武将镇守一方。登辽总督府治下规定文不管军,武不干政。

黄浩将背嵬军在辽东半岛的辖区分别设置盖县(原辽城都督府所在地)、复县(原建安洲都督府所在地)、凤城、丹东、莲城(即普兰店)、金州(原卑沙城)和滨城(大连)七个县级治所,提拔了一批年轻的新面孔担任地方长官。

这些新鲜出炉的县令分别是:李复(李迢之子)、马邈(马祥之子)、姜备(字连溪,威海乳山姜氏子弟)、王洵(字伯当,朱瑾部下,登州兵败后主动投靠黄浩)、黄承(黄存之子)、郑岱(郑路之子)和于横(字少轩,文登于氏子弟)。其中滨城县令于横还兼任黄浩身边的侍丞,主要担任文秘的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