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422.第418章 发明预约挂号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422.第418章 发明预约挂号制(1 / 2)

来自津门市的吴铁诚在妻子的陪同下,天不亮就赶到了东岳庙前排队。

吴铁诚今年45岁,是津门机械厂的一名六级钳工,自从两年前确诊肺结核之后,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一个原本优先的中年业务骨干,一下子就变成了只能拿基本工资的被照顾困难户。

但是上有父母,下有四个小孩的吴铁诚并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此划上句号。

正在他不甘心又被病痛折磨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妻子下班回家,拿着手里的报纸像风一样冲进家里。

报纸上写着首都传染病医院已经攻克肺结核疾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的新闻。

同时,新闻稿上也写明了,首都传染病医院将从昌平迁址城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原东岳庙新址,并于3月15日重新开放门诊。

于是吴铁诚夫妻早早就从提前一天从津门坐火车到北平。

当天晚上也没去招待所,本来想东岳庙前看看情况,却看到医院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时。

打听了一番,都是从报纸上看到新闻的病人和家属们,同是病友,两夫妻索性直接也跟着排队,然后坐在地上一夜等着第二天开门。

等第二天凌晨5点的时候,排队的人群已经从东岳庙前排到了日坛公园去了,就连当地派出所的民警也一个个提前上班,来维护秩序。

等到早上7点半的时候,东岳庙门口突然扯出一块黑板,被人钉在了墙上,同时围墙上被架起了一个高音喇叭。

就在众人都奇怪的时候,从医院里走出一个年轻人,拿起了话筒站在了高处。

“大家好,我是首都传染病医院的院长林三七……”

人群里一阵骚动,能赶到首都来看病的,无一例外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干部,要么是知识分子,农民连车票钱都没有不可能过来?

这批人都是有见识的,看到这么一位年轻人居然是正院长,一个个都小声议论起来。

林三七却不管别人怎么看轻他,他是出来讲规矩的:

“今天是我们传染病医院在朝阳门外重新开张的日子,我知道大家都是肺结核病人,看病的心情很急迫。甚至排队的大多数同志还是从外地赶来的。

为了怕一会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我先给大家讲讲我们传染病医院看病的规矩:

第一个,我们每天开15个门诊,每名医生一天限号50个。也是综合一下,我们一天门诊接待量最多是750人次。”

这话音一落,排在前面的病人一个个都喜上眉梢,但排在后面和远处的病人则一个个激动地开始大喊大叫起来。

林三七站得远虽然听不清,但从排队人不断挥舞的手臂,以及队伍开始的骚乱就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

“大家不要挤,请民警同志帮我们维持一下秩序。

我告诉大家,我们一天开放750个号子,这已经达到了我们医院的极限,因为我们目前只有5台x光机,我们的化验室也只有两套完整设备。

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目前设计病床只有300张,所以我们接待病人的条件是有限的。我理解大家的急切心理,我也会申请马上扩建医院,但目前只能限号。”

排队的人群还是有骚动,十多个维护秩序的民警、还有十多个医院保安不断警告着。

林三七一看这架式不行呀,于是赶紧对旁边的毕兴龙说道:

“赶紧给这些民警一人发一个口罩,让他们赶紧戴上。这传染病医院可不是好地方,估计周围房价都要暴跌。”

毕兴龙满脑子问号:“房价暴跌?”

林三七知道自己说漏嘴了,于是赶紧挥手:“赶紧去发口罩。”

这时候排队人群里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跟民警勾通了一下,然后独自一人走了上来:

“林院长,我代表病人们问一句,如果一天限号750人,那我们这些排在后面的病人怎么办?我们都是好不容易来一趟首都,不容易啊。”

林三七点点头,又指了指黑板,继续用高音喇叭解释道:

“我理解今天排队病人和家属们的心情,好不容易排了半天队,结果只给前750号病人看病,那你们这队不就白排了嘛。

如果明天还是要重新排队,今天排队的人明天同样不一定轮得到,除非不吃不喝不走不动,一直在我们门口等着。但大家都是病人,本来身子骨就弱,吃不消。

所以我想了一个临时办法,前750号病人先挂号,挂完号直接进医院内小广场候诊,我们到时会一个个叫号,今天肯定都给你们看掉。”排在前面的病人又是一阵欢呼。

林三七加大说话音量,让后面的人也能听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