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降低这种可能性,办法只有一个,逐步撤换理念相悖的官员。想做到这一点,办法也只有一个,从科举中挑选更多年轻官员进行培养。
听上去挺合理的,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原因很简单,目标找错了。与新政或者说与洪涛理念相悖的并不是特指某些官员和士绅官僚集团,而是整个体系和文化背景。
而科举选拔出来的举人或者进士,恰恰就是这个体系和这种文化的传承人。谁试图推翻这套体系,改变这种文化,谁就是他们天然的敌人。除了个别离经叛道者,绝大部分是不会同心同德的。
最麻烦的是这种情况在彻底建立新教育体系之前是没法改变的。那该怎么办呢?洪涛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尽可能多的从科举考试中挑选合用之人,一方面调整朝廷架构,想方设法把能替换的功能先替换掉。
说白了吧,洪涛是想在朝廷里面再弄个小朝廷,大部分由蹴鞠队和海户司成员充任,再辅以少数比较坚定的保皇派官员,把原本属于六部九卿的权力一点点平移到小朝廷里。
这样一来既不会马上触碰到传统势力的利益,又可以让自己培养的后备队伍进入到实际管理层面中锻炼磨合,并留出让各方熟悉适应的时间。
等到这些官员的数量足够引发质变时,再进行教育改革就稳妥多了。即便引起了传统势力的群起攻之,也不会让朝堂陷入瘫痪。只要政府能勉强维持运转,最终胜利者就只能是掌控了国家经济和军队的皇帝。
实际上这个工作已经开始小半年了,只是做的比较隐秘,还没人能感觉出来。在朝臣们眼中,皇帝新设的总参谋部是限制兵权的工具,作用比较积极。
13名参谋军机中六部九卿占了9名,就算剩下4个人都是保皇派,依旧可以压制皇帝随意调动陆军参与内部政治斗争的企图。
这就叫目光短浅,皇帝压根儿也没指望用陆军来镇压政治对手,如果想的话海军陆战队就足够用了。而在对外战争中不用通过总参军机就能调动陆军的条款,恰恰就是动机,陆军是用来侵略的。
而总参谋部的建立,除了13名有投票权的总参军机大臣之外,还需要一些行政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这些人才是关键,他们不归朝臣们选拔,由皇帝直接任命。绝大多数会出自海军、勇士营和海户司。
让这些接受了新思想教育、具备实战经验的年轻人在帝国军事最高权力机构中摸爬滚打几年,再从中挑选适合从政的予以提拔进迁,比直接把没有从政经验的年轻人硬塞进官场要稳妥的多。
换句话讲,洪涛利用朝臣们对陆军的恐惧感,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参谋部变成了培养新派官员的挂职进修单位,活生生让反对新政的大臣们用实际行动为新政训练骨干。
然后再眼睁睁看着这些年轻官员亲手毁掉他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可谓是阴损毒辣狠,五毒俱全。
但洪涛好像还嫌不太够味,打算多加一味作料,让进度更加快速一些,那就是海关!
景阳七年(1611),袁可立连续兼任了海运总督和海关总督两个重要职务,至今已有整整两年。
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不光把市舶司的抽分从可有可无提升到了除田赋之外的第二大朝廷收入,还初步建立起来了四座转运港口和一支以海军伤残退役士兵和疍民为骨干的运输船队,承担了近四成漕粮和八成北上物资的运输工作。
但海军毕竟是军队,不太适合过多参与商业活动。就算袁可立没有多余的想法,总让泼天的富贵在军官和士兵们眼前过来过去,又拿不到手,太考验人性也太不道德。
一旦海军里面出现了严重的贪腐问题,面对满朝文武的关注,势必要挥泪斩马谡。为了些许钱粮自毁长城的事儿,洪涛是坚决不会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