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穿越历史>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 第71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716节(1 / 2)

<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张斐当即一声呻吟。

“都说别让你下水了。”

说完之后,许芷倩再也忍不住了,噗地一声,咯咯笑了起来,“真是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文茵也忍不住了,二女笑得是前俯后仰。

“笑笑笑,不怕呛着。”

张斐嘀咕了一句,尴尬地爬起来,一瘸一拐的来到亭内,拿着外衣裹在身上,手往旁边一伸,高文茵立刻上前来,本想轻轻搀扶着张斐,哪知张斐狠狠将她那丰腴柔软的身子往怀里一搂,嘻嘻笑道:“因祸得福啊!”

高文茵愣了下,才反应过来,当即给了他一个妩媚的白眼,“我看还是养鱼吧。”

“不!”

张斐道:“除君子鱼,什么鱼也不能养。”

身后的许芷倩道:“你也不是君子,要不叫珥笔鱼。”

而那边苏辙并未看破张斐的全盘计划,毕竟张斐说得是合情合理,刚好那诏令一到,皇庭权威大涨,这的确是有谈判的机会。

他也不可能想到,张斐会直接去说服皇帝,且比他玩得大得多。

他认为张斐还真不想惹这麻烦,故此他也认为,尽量低调解决,他思考一宿后,决定去游说蔡延庆。

“若是陈光是来找蔡知府的,相信蔡知府也不会置若罔闻的。”

苏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说据我们所查,陈光之所以受伤致残,乃是因为他战场上非常勇猛,如此将士,朝廷若还这般对待,只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蔡延庆点点头,道:“本知府能帮到你们什么吗?”

他其实也不愿意将此事闹大,这确实比较麻烦。

苏辙道:“我希望蔡知府接受我们的调解,给予陈光一些补助和奖赏,不要闹到皇庭去。”

蔡延庆略显犹豫道:“但是如陈光并非是个例,这也是许多人所担心的。”

苏辙道:“关于这一点,我已经想过了,首先,布帛的事,我们就不追究了,官府将抚恤金给予陈光,同时官府以表彰陈光功劳为由,再给他一笔钱,让他还债,如此一来,自也不会引发太大的动静。”

蔡延庆沉吟少许,点点头道:“好吧!我去帮你说说看,但这里面还涉及到转运司,我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那就多谢了。”

苏辙拱手道。

第五百四十一章 决不妥协

蔡延庆身为河中府知府,其实这权力并不小,这河中府的军政也是要归他管的,只不过这中间还有巡检、御史、钤辖等官员在旁制衡他,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但是他的话,肯定是举足轻重。

为什么韦应方他们还是避免将与皇庭的矛盾放在明面上,就是因为蔡延庆没有明确表态。

当然,蔡延庆心里也非常清楚,自己要管好这个州府,还是要恩威并施,他若与下面所有人离心离德,那他也难以有所建树。

毕竟他不能将所有的人全都给换了。

根据宋朝的制度,即便是主簿,也都是中央调派,这极大削弱地方长官的权力。

双方都还是有一定的默契在,尽量都别做得过火。

但是这个情况,在渐渐失控,因为大家对于公检法的忌惮是越来越大,并且还有很多河中府之外的官员,在里面煽风点火,包括一些京官,以及京兆府的官员。

蔡延庆其实也有些担忧,他一方面希望借助公检法,来帮助自己整顿吏治,他无法去整顿吏治,包括之前范祥、薛向这些顶级人才,也都不敢触碰这条线。

因为你触碰到这条线,你的政务也干不好,到底你得依靠他们,但是公检法是非常特殊的,他们都不管政务,他们就只管司法。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敢将鸡蛋都放在这一个篮子里面,公检法最终能不能成功,是真不一定,这需要智慧,而非蛮力。

“蔡知府,听闻之前苏检察长来找过你?”

韦应方试探性地问道。

蔡延庆点点头道:“这也是我今日找你过来的原因。”

韦应方立刻问道:“他说了什么?”

这检察院方面没有丝毫的动静,他们也有些忐忑不安,就怕公检法又在酝酿什么阴谋诡计。

“自是为陈光一事来的。”

蔡延庆道:“苏检察长表示不希望将此事闹大,故而希望由他们检察院从中调解,让官府将抚恤金发给陈光,同时再以他立功为由,给予陈光一笔奖金,让他偿还债务,至于布帛之事,他们也不追究。”

原来是来求饶的。韦应方心中稍稍松得一口气,这与他们预计的一样,瞧了眼蔡延庆,“不知蔡知府怎么看?”

蔡延庆道:“我觉得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苏检察长到底是进士出身,他还是懂得轻重缓急的,但如果闹上皇庭,可就不一定了。”

他认为此时此刻,皇庭的强势,已经是不可逆转,张斐再低调,人家也害怕,他希望将检察院塑造成中间派,用于缓和皇庭与官府只见的矛盾。

因为他知道苏辙跟郑獬他们的关系都不错,身上有着传统官员的气质,跟张斐还是不一样,张斐就是属于另一类官员。

韦应方问道:“蔡知府认为检察院与皇庭不是一条心的吗?”

蔡延庆道:“根据制度而言,公检法是不分上下,而且我也打听过那苏辙,他与张庭长绝不是一条心的,之前在汴京的时候,就曾屡屡在庭上与张庭长争讼,根据郑学士所言,朝廷之所以派苏辙前来,主要也是为了制衡张庭长。”

话说至此,他稍稍一顿,又道:“就事论事,这事闹大了,谁的脸上都不好看,而且这只是小事,就没有必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