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号,何应钦赶到郑州,与胡景翼进行了面谈,大家取得谅解。
2月19号,召开了军事会议,确定了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
胡景翼命令岳维峻为右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杨瑞轩、史可轩、田生春沿陇海铁路西进,打击正面来犯的敌人,直捣洛阳。
任命邓宝珊为左翼前敌总指挥,率本部人马和李虎臣、蒋朗亭,并建国豫军、国民革命军第13军从密县、登封迂回出击,包抄敌军右侧直下偃师,同正面攻击部队会师洛阳。
令米振标坐镇开封,以防张宗昌。
令李纪才驻守豫东,以防阎锡山和肖耀南。
而何应钦也根据取得的谅解,命令张发奎率领第12军兵出武胜关,所部突袭三门峡,以截断镇嵩军之退路。
令杨虎城率领第14军之30师,占领武关,蓝田关,以威胁西安。
令钟体道率领第8军,兵出汉中,以攻取西安。
令罗泽洲率领第29师,进入甘肃,以保卫棉花主产地,威胁陆洪涛所部甘军,使其不要参与到对抗国民革命军的活动中。
2月22日,国民革命军全线发动总攻。胡景伊率领第13军两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刘、憨发动了全面进攻。
右路军利用陇海铁路之便,迅速逼近,势如破竹,使憨玉琨不得不放弃荥阳、汜水、巩县,退守黑石关。
憨玉琨惊慌万状,一面向刘镇华紧急求援,一面组织残余势力负隅顽抗。在黑石关前,憨玉琨命令部队多次冲锋,均告失败,不得不下令西撤,炸断伊水铁路大桥。
刘镇华接到憨玉琨的告急,亲率柴云开、马瑞旺等部赶赴洛阳驰援。
刘镇华刚刚赶到洛阳,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12军已逼近三门峡,退入陕西后路可能被截断的可能,急令憨玉琨集中兵力到伊水西岸的偃师,固守伊水桥头,又令袖手旁观的张治公立即投入战斗,拖延时间,以待奉军的支援。
这时的的张宗昌从徐州来点电,以“援胡讨憨”之名,行“援憨讨胡”之实,要求西进,企图造成国民革命军腹背受敌之势。胡景翼接受了中国果名档副主席李根源急中生智,提前报捷的建议,使张宗昌失去了借口,再加上国民革命军重兵云集徐州,只好打消了西进的念头。
并且国民革命军各部已经开赴前线,随时可以援助胡景翼,这让张宗昌、憨玉琨、刘镇华等人颇为忧心。
修复伊水铁路大桥,成为国民革命军西进,剿灭憨玉琨、刘镇华的首要。按工程要求得25天,胡景翼组织铁路工人,只用了4天就完成了修桥任务。
岳维峻率师攻占了偃师,兵临洛阳城下。两路大军会师,一举攻下了洛阳城。憨玉琨如丧家之犬,逃回嵩山老家,服毒自尽。
刘镇华带领残兵败将,狼狈西窜,途中遭到邓宝珊、田玉洁、冯毓东的突然袭击,特别是在张发奎部占领三门峡,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宣布所部归顺国民革命军,并且率部占领潼关后,刘镇华不得不渡过黄河,逃往太原方向去了。
而此时,在察哈尔的冯玉祥发电给杨兴、胡景翼,希望看在自己与刘镇华结拜的份上,放过刘镇华一命。
杨兴一听,大为惊奇,潘文华告诉讲到,原来在冯玉祥督陕的时候,刘镇华曾经是陕西省长,两人臭味相投,所以结拜为兄弟。
考虑到冯玉祥在北京政变的作用,沉思良久,认为目前还不能与冯玉祥将关系搞得太僵,如此对政府解决大西北问题,尤为关键,
当即下令原陕北镇守使井岳秀为陕西独立旅,所部归杨虎城第14军统辖。
催令各部向西安挺进,以解决吴新田之北洋第7师。
2月28号,钟体道部突入西安南郊,吴新田交战不利,3月4号,国民革命军占领西安。
看到吴新田被全歼后,陆洪涛感到大势已去,宣布下野,所部两个师甘军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两个师,其部归邓锡侯统一指挥。
随后,何应钦以张发奎的12军进入西安,以稳定后方。
在那之后,何应钦积极谋划,筹备军饷,弹药粮食,一面调兵遣将,以光复宁夏,绥远。
以钟体道之8军进入陕北,以对钟体道、杨虎城部进行支援。
以邓锡侯所部进入宁夏,以彻底铲除马氏据割势力。
以杨虎城之14军从榆林出发,以光复绥远,从北边威胁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
如此,豫西大战不但击碎了刘镇华统一陕甘豫的野心,而且国民革命军一举歼灭北洋军阀在陕甘豫的势力,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这场战役中,也充分显示了胡景翼将军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他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杰作,为他“以豫为基,推行主义于全国”的宏图大略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月11号,杨兴令邓锡侯率领26军进逼宁夏马麟部,命令杨虎城率领14军经过榆林,进入绥远。
令钟体道部第8军,进入陕北,以为上述两路提供后勤保障。
令张发奎部12军进入西安,以保卫后方安全。